一种清洗喷梁以及轧制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97



1.本技术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洗喷梁以及轧制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热轧带钢在冷轧之前要经过酸洗和漂洗工序,主要为了清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以及残留酸液,酸轧线漂洗段位于酸槽末端,虽然漂洗水使用的是脱盐水,但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带钢表面杂质会沉积在漂洗槽内,形成水垢,水垢脱落后经过循环系统进入漂洗喷梁,大量铁粉与油污混合脏物残留在喷梁中,因此需要对喷梁进行定期清理。
3.目前清洗工序是向喷梁内通高压水进行清洗,但是由于喷梁采用驱动侧封闭设计结构,喷梁本身的结构使得喷梁空腔内的油污以及铁屑等水垢很难彻底排出,给喷梁的清理带来很大不便,清理效率低,而且清理过程中铁屑以及油污很容易堵塞喷嘴,如更换不及时,会影响漂洗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洗喷梁以及轧制清洗装置,可以实现对喷梁内腔水垢的清理,有效提高清理效率、有效解决喷梁堵塞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洗喷梁,包括喷管、清洗装置和可拆卸管道,其中:所述喷管的一端与所述可拆卸管道对接、另一端为封闭端面,所述喷管上设置有喷嘴机构;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牵拉构件和清洗板,所述清洗板活动设置于所述喷管内,且所述清洗板的圆周与所述喷管的内壁接触,所述牵拉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清洗板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可拆卸管道内部。
6.进一步地,所述喷嘴机构包括喷嘴及喷嘴座;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喷嘴座上;所述喷嘴座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喷管底端开设的连接孔上。
7.进一步地,所述喷管上设置有至少2个所述喷嘴机构,各个所述喷嘴机构间隔设置在所述喷管的同一条母线上。
8.进一步地,所述牵拉构件为刚性构件,所述牵拉构件与所述可拆卸管道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管道为三通管道,所述三通管道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对接端口、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可拆卸管道通过所述对接端口与所述喷管对接。
10.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制清洗装置,包括漂洗槽、供液机构以及与供液机构连通的至少两个上述的清洗喷梁,至少两个所述清洗喷梁的喷管分别设置在带钢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
11.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喷梁的可拆卸管道为三通管道;至少两个所述清洗喷梁通过所述可拆卸管道并接并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槽上开设有承载孔和安装孔,所述喷管穿过所述承载孔安装在所述清洗槽上,且所述喷管的对接端面通过所述承载孔定位;所述可拆卸管道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清洗槽上,并与所述喷管对接。
13.进一步地,所述供液机构包括:水箱、主管道及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箱内,所述主管道一端连通所述水箱,另一端连通所述可拆卸管道。
14.进一步地,所述轧制清洗装置还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连通所述漂洗槽与所述供液机构。
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洗喷梁,包括喷管、清洗装置和可拆卸管道,其中:喷管的一端与可拆卸管道对接、另一端为封闭端面,以形成内部通道,向喷管注入漂洗液;喷管上设置有喷嘴机构,喷管内的漂洗液通过喷嘴机构冲洗待清洗件;清洗装置包括牵拉构件和清洗板,清洗板活动设置于喷管内,且清洗板的圆周与喷管的内壁接触,牵拉构件的一端与清洗板连接、另一端位于可拆卸管道内部,在清洗喷梁工作时,清理板靠近喷管的封闭端面,当清洗喷梁清洗工作结束后,将可拆卸管道与喷管拆卸分离,通过牵拉构件将靠近喷管封闭端面的清理板向外牵拉,清理板即可将喷管内的水垢带出,实现清理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喷梁,结构简单,通过一端位于可拆卸管道内部、另一端可活动伸入喷管内部的清洗装置实现喷管内部水垢的清理,可拆卸管道与喷管未对接时,可拆卸管道带着清理装置的清洗板贴着喷管内部抽出,将喷管内的水垢带出,清理简单高效。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轧制清洗装置,配备有与供液机构连通的至少两个上述清洗喷梁以及漂洗槽,带钢在漂洗槽内部移动,通过供液机构向清洗喷管通入清洗液;至少两个清洗喷梁的喷管分别设置在带钢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以通过至少两个喷管实现对带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同时漂洗,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清洗喷梁,也可实现不同角度的漂洗。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喷梁的轧制清洗装置,在清理水垢或发生堵塞时,通过脱去可拆卸管道,拉动可拆卸管道内部的清理装置即可将喷管内部的水垢带出,完成喷管的清理,简单高效解决喷管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1中提供的单个清洗喷梁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清洗喷梁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喷管;2-喷嘴机构;3-可拆卸管道;301-第一入口;302-上法兰;303-第二入口;304-下法兰;305-对接法兰;4-清洗装置;401-牵拉构件;402-清洗板;5-拼接第一入口;6-拼接第二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21.实施例1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洗喷梁,包括喷管1、清洗装置4和可拆卸管道3,其中:喷管1的一端与可拆卸管道3对接、另一端为封闭端面,以形成内部通道,向喷管1注入漂洗液;喷管1上设置有喷嘴机构2,喷管1内的漂洗液通过喷嘴机构2冲洗待清洗件;清洗装置4包括牵拉构件401和清洗板402,清洗板402活动设置于喷管1内,且清洗板402的圆周与喷管1的内壁接触,牵拉构件401的一端与清洗板402连接、另一端位于可拆卸管道3内部,当可拆卸管道与喷管拆卸分离后,可通过牵拉构件将将靠近喷管封闭端面的清理板向外牵拉,清理板
将喷管内的水垢带出,实现清理效果。
23.为了便于安装以及可以单独对堵塞的喷嘴机构2进行清理,本实施例中,喷嘴机构2包括:喷嘴及喷嘴座;喷嘴设置在喷嘴座上;喷嘴座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喷管1底端开设的连接孔上。本实施例中,对喷嘴座和连接孔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种安装方式,喷管1底端开设的连接孔呈燕尾导轨状,喷嘴座呈燕尾槽状;喷嘴座与喷管1底端的连接孔之间以燕尾槽承接式结构相连;作为另一种安装方式,喷嘴座与喷管1底端开设的连接孔螺纹连接。
24.进一步地,喷管1上设置有至少2个喷嘴机构2,各个喷嘴机构2间隔设置在喷管1的同一条母线上。优选地,5-20个喷嘴机构2均匀布置在喷管1的同一条母线上,能够均匀充分的清洗待清洗件,本实施例中,喷管1的工作长度部分均匀设置了14个喷嘴机构2。
25.本实施例对清洗装置4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同时牵拉构件401可为刚性构件,也可以为柔性构件,比如可以通过绳索牵拉活动设置在喷管1内部的清洗板402,此时牵拉绳索的一端需要通过固定结构实现在可拆卸管道3上的固定。为了使牵拉过程更简单,同时使清洗板402伸入喷管1的过程更简单、保证牵拉构件401在喷梁工作冲压下的固定,本实施例中,牵拉构件401优选为刚性构件。
2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对刚性的牵拉构件401的安装方式不做限定,只需要保证清洗装置4的总轴向长度不小于喷管1内部通道的轴向长度;牵拉构件401与可拆卸管道3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比如,牵拉构件401不与可拆卸管道3连接时,需要先将可拆卸管道3从喷管1的对接端面脱去并移开,再手动拉出清洗装置4,安装时同样需要手动安装;牵拉构件401与可拆卸管道3连接时,直接由可拆卸管道3带着清洗装置4在喷管1内移动。
27.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清洗板402的活动顺畅,本实施例中,牵拉构件401优选为刚性构件,且与可拆卸管道3连接。刚性的牵拉构件401与可拆卸管道3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活动连接,固定连接时可拆卸管道3直接带着清洗装置4伸入或移出喷管1内,活动连接需要可拆卸管道3至少有三个端口,在牵拉构件401上设置类似卡阶的结构,可拆卸管道3通过类似卡阶的结构带动牵拉构件401的移动。为了提高清洗效率,简化操作,本实施例中,牵拉构件401与可拆卸管道3固定连接,清洗板402的尺寸与喷管1的内尺寸匹配,在清洗喷梁正常使用状态下,清洗板402靠近喷管1的封闭端面,且清洗板402的轴向与喷管1的内壁虚接触,需要清洗时,将可拆卸管道3从喷管1上脱去,可拆卸管道3的移动将靠近喷管1封闭端面的清理板拉出,清理装置将喷管1内的水垢带出,实现清理效果。
28.为了可以实现多种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提高清洗装置4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本实施例中,可拆卸管道3为三通管道,三通管道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对接端口、第一入口301和第二入口303;可拆卸管道3通过对接端口与喷管1对接,单个清洗喷梁使用时,第一入口301和第二入口303可以同时连通进液管道,也可以其中一个入口与进液管道相连,另一个入口通过封堵件堵住。本实施例提供的单个清洗喷梁,由于三通管道具有第一入口301和第二入口303,在使用时可以单个清洗喷梁直接使用,也可以多个清洗喷梁拼接组装,通过第一入口301和第二入口303进行拼接。当多个喷管1设置在待清洗件同侧时,可在安装喷管1时调节喷嘴机构2的角度,多个清洗喷梁以不同的角度冲洗待清洗件表面,当多个清洗喷梁设置在待清洗件的异侧时,即可同时对待清洗件的不同表面进行冲洗,实现更多功能。
29.为了便于单个清洗喷梁的安装拆卸,以及多个清洗喷梁的拼接组装,本实施例中,
可拆卸管道3的第一入口301和第二入口303分别设置有上法兰302和上下兰304;对接端口设置有对接法兰305。
30.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洗喷梁,通过自身组件即可实现自清洗功能,通过一端固定在可拆卸管道3上、另一端伸入喷管1内部且位于喷管1端部的清洗装置4实现喷管1内部水垢的清理,可拆卸管道3与喷管1和供液机构拆卸后,可拆卸管道3带着清理装置的清洗板402贴着喷管1内部抽出,将喷管1内的水垢带出,结构简单,且清理简单高效。
31.实施例2
32.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轧制清洗装置,配备有与供液机构连通的漂洗槽以及至少两个实施例1中的清洗喷梁,带钢在漂洗槽内部移动,通过供液机构向清洗喷管1通入清洗液。酸轧线漂洗段位于酸槽末端,主要是为了将带钢表面在酸洗段酸洗后残留的酸液漂洗干净,为了实现带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同时漂洗,保证带钢表面无酸液残留,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清洗喷梁的喷管1分别设置在带钢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以通过至少两个喷管1实现对带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同时漂洗,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清洗喷梁,也可实现不同角度的漂洗。
33.本实施例对可拆卸管道3的结构和端口数量不做限定,为了简化供液机构,通过一个供液出口实现多个清洗喷梁的工作,本实施例中,清洗喷梁的可拆卸管道3为三通管道;如图2所示,三通管道的三个端口分别为对接端口、第一入口301和第二入口303,可拆卸管道3通过对接端口与喷管1对接,至少两个清洗喷梁通过可拆卸管道3并接并连通,形成一个清洗喷梁组,清洗喷梁组与供液机构连通;清洗喷梁组的每个可拆卸管道3均与一个喷管1对接。
34.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清洗喷梁的第一入口301与第二入口303相对设置,至少两个相同的三通道可拆卸管道3进行拼接连通,拼接完成后的清洗喷梁组的拼接第一入口5和拼接第二入口6也相对设置,两个喷管1也相互平行,且分别分布在带钢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
35.供液机构包括水箱、主管道及水泵;水泵设置在水箱内,主管道一端连通水箱,另一端连通清洗喷梁组的拼接第一入口5和/或拼接第二入口6。为了保证工作稳定,本实施例中,主管道一端连通水箱,另一端连通清洗喷梁组的拼接第一入口5或拼接第二入口6,为清洗喷梁提供清洗液,使用时未连接供液机构的端口用封堵件进行封堵,以使清洗液能稳定进入喷管1中。本实施例,优选拼接第二入口6与主管的相连通,拼接第一入口5由封堵件密封,简化主管道结构,减小管道占用空间,清洗液由拼接第二入口6进入两个喷管中。
36.为了实现喷管1的支撑以及简化可拆卸管道3的安装,同时使得喷管1上得喷嘴机构2角度可调,本实施例中,清洗槽上开设有承载孔和安装孔,喷管1穿过承载孔安装在清洗槽上,由清洗槽对喷管1提供支撑,且喷管1的对接端面通过承载孔定位;可拆卸管道3通过安装孔固定在清洗槽上,并与喷管1对接,喷管1的对接端面固定在清洗槽的槽壁和可拆卸管道3对接法兰305之间,实现喷管1与可拆卸管道3的对接以及喷管1的安装定位。可拆卸管道3与喷管1非固定连接,即可轻松旋转喷管1已调整至需要的漂洗角度。
37.为了实现更好的清洗效果,保证清洗冲击力和清洗效果,本实施例中,沿轧线方向,喷嘴机构2与钢板之间的夹角为60
°‑
90
°

38.为了实现漂洗槽内漂洗液的循环使用,轧制清洗装置还包括连通漂洗槽与供液机
构循环管道,本实施例中,循环管道设置在漂洗槽的底部,并连通漂洗槽与水箱,漂洗槽内的漂洗液经循环管道进入水箱,再由水泵抽压经主管道进入清洗喷梁中,以此循环。
39.本实施例提供的轧制清洗装置,由于具备实施例1中提供的清洗喷梁,至少两个清洗喷梁的喷管1分别设置在带钢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以通过至少两个喷管1实现对带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同时漂洗,同时可以通过旋转喷管1来调整喷嘴机构2的角度,实现带钢不同角度的漂洗。在清理水垢或发生堵塞时,可以轻松通过可拆卸管道3对喷管1内部进行清理,脱去可拆卸管道3,拉动可拆卸管道3内部的清理装置即可将喷管1内部的水垢带出,完成喷管1的清理,简单高效解决喷管1堵塞问题。
40.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4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洗喷梁,结构简单且能通过自身组件实现自清洗,无需使用高压水冲洗喷管,清洗装置带有清洗板的一端伸入喷管内、可以在喷管内活动,且清洗板的周向贴合喷管的内壁,另一端固定在可拆卸管道上,清洗板随着可拆卸管道的拆装移出或伸入喷管内,在移出的同时将喷管内的水垢带出,实现高效清理。
4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个清洗喷梁,由于除了与喷管对接的对接端口外,还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在使用时可以单个清洗喷梁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清洗喷梁通过进行拼接组装,使用时,未连接任何管道的端口通过封堵件进行,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可以满足多种需求的使用,具有较突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4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轧制清洗装置,由于具备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清洗喷梁,至少两个清洗喷梁的喷管分别设置在带钢的上表面侧和下表面侧,实现对带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同时漂洗,同时可以通过旋转喷管来调整喷嘴机构的角度,实现带钢不同角度的漂洗;在清理水垢或发生堵塞时,可以轻松通过可拆卸管道对喷管内部进行清理,脱去可拆卸管道,拉动可拆卸管道内部的清理装置即可将喷管内部的水垢带出,完成喷管的清理,简单高效解决喷管堵塞问题。
44.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