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
背景技术:
2.电缆输送机是一种敷设电力电缆(或通信电缆)的电动机械。可与电缆牵引机、提升机和其他电缆敷设机具配套使用,施工方便、快捷,可较大的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电缆输送机适用于大规模城市电网改造,适合大截面、长距离电缆敷设,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质量。电缆输送机推力大、体积小、质量轻、操作方便,在电缆排管、隧道、直理、长距离输送等场合。
3.现有的电缆输送机在对电缆进行输送时,常通过两侧的链条履带对线缆进行夹持推送,履带之间的线缆一般为悬空状态,当线缆重量较重时,容易出现线缆向下坠落,影响输送效果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缆输送机在对电缆进行输送时,当线缆重量较重时,容易出现线缆向下坠落,影响输送效果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包括牵引机底座,所述牵引机底座包括固定底板,固定底板顶端四角均安装有吊装挂环,所述固定底板顶端中部安装有线缆支撑机构,且线缆支撑机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底端均连接有固定底板,且固定底板顶端两侧均安装有导线架机构,并且导线架机构和线缆支撑机构的横向平分线相互重合。
6.优选的,所述第一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底板,第一牵引底板上方设有第一牵引驱动盒,第一牵引驱动盒内部安装有第一牵引履带主体。
7.优选的,所述导线架机构包括连接横杆,连接横杆两端均嵌合于固定通孔,固定通孔竖向间隔开设于支撑立板内部,支撑立板底部连接有固定底板,连接横杆中侧外部安装有导线工字轮。
8.优选的,所述第二牵引机构包括第二牵引底板,第二牵引底板上方安装有第二牵引盒,第二牵引盒侧边外部安装有位置调节架,第二牵引盒内部设有第二牵引履带主体。
9.优选的,所述线缆支撑机构包括支撑顶板,支撑顶板底端两侧外部均安装有调整弹簧,支撑顶板前后两侧外部均安装有延展伸缩柱,延展伸缩柱外端连接有限位底块,限位底块顶面分别贴合于第一牵引底板和第二牵引底板底面,支撑顶板顶面高度等于第一牵引履带主体和第二牵引履带主体的底面高度。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能够方便的对履带之间的线缆进行支撑,令较重的线缆在进行牵引输送时能够更加平稳,提高使用效果。本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的第一牵引机构和第二牵引机构之间设有线缆支撑机构,
令线缆两侧能够被担在导线架机构之上,中部被担在线缆支撑机构之上,方便更加平稳的牵引输送。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的线缆支撑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牵引机底座,101、固定底板,102、吊装挂环,2、第一牵引机构,201、第一牵引驱动盒,202、第一牵引底板,203、第一牵引履带主体,3、导线架机构,301、连接横杆,302、固定通孔,303、导线工字轮,304、支撑立板,4、第二牵引机构,401、第二牵引盒,402、位置调节架,403、第二牵引底板,404、第二牵引履带主体,5、线缆支撑机构,501、支撑顶板,502、调整弹簧,503、延展伸缩柱,504、限位底块。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包括牵引机底座1,牵引机底座1包括固定底板101,固定底板101顶端四角均安装有吊装挂环102,固定底板101顶端中部安装有线缆支撑机构5,且线缆支撑机构5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牵引机构2和第二牵引机构4,第一牵引机构2包括第一牵引底板202,第一牵引底板202上方设有第一牵引驱动盒201,第一牵引驱动盒201内部安装有第一牵引履带主体203,此结构使得第一牵引履带主体203位于第一牵引底板202上方位置,第二牵引机构4包括第二牵引底板403,第二牵引底板403上方安装有第二牵引盒401,第二牵引盒401侧边外部安装有位置调节架402,第二牵引盒401内部设有第二牵引履带主体404,此结构令使用者可以通过位置调节架402调整第二牵引盒401的位置,以令使用者可以调整第一牵引履带主体203和第二牵引履带主体404之间的距离,以便输送不同直径的线缆,线缆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顶板501,支撑顶板501底端两侧外部均安装有调整弹簧502,支撑顶板501前后两侧外部均安装有延展伸缩柱503,延展伸缩柱503外端连接有限位底块504,限位底块504顶面分别贴合于第一牵引底板202和第二牵引底板403底面,支撑顶板501顶面高度等于第一牵引履带主体203和第二牵引履带主体404的底面高度,此结构使得限位底块504抵在第一牵引底板202和第二牵引底板403底面保持支撑顶板501跟随调整弹簧502升降时的平稳,且令第一牵引履带主体203和第二牵引履带主体404之间的线缆底部能够落至支撑顶板501之上,并且限位底块504与支撑顶板501之间的距离能够跟随第二牵引盒401的整体位置进行调整,第一牵引机构2和第二牵引机构4底端均连接有固定底板101,且固定底板101顶端两侧均安装有导线架机构3,并且导线架机构3和线缆支撑机构5的横向平分线相互重合,此结构使得第一牵引机构2和第二牵引机构4之间的线缆能够担放在线缆支撑机构5之上,且线缆两侧能够被导线架机构3所支撑,以令线缆能够被更加平稳的牵引输送,导线架机构3包括连接横杆
301,连接横杆301两端均嵌合于固定通孔302,固定通孔302竖向间隔开设于支撑立板304内部,支撑立板304底部连接有固定底板101,连接横杆301中侧外部安装有导线工字轮303,此结构令使用者可以将线缆担在导线工字轮303上进行输送,且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将连接横杆301安装在不同高度的固定通孔302内部。
1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力工程用线缆牵引机时,首先使用者可以将固定底板101通过吊装挂环102被吊装摆放至合适位置,然后通过位置调节架402将第二牵引盒401移动至合适位置,此时可以拉伸延展伸缩柱503,令外侧的限位底块504能够抵在第一牵引底板202和第二牵引底板403底面,然后将连接横杆301插入合适高度的固定通孔302之中以对导线工字轮303的高度进行固定,然后将线缆端头穿过两侧的导线架机构3担在导线工字轮303之上,于是线缆中部能够搭在支撑顶板501顶面,然后通过第一牵引履带主体203和第二牵引履带主体404对线缆进行牵引输送,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1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