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28

【专利下载】【专利代理】【商标和版权申请】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航海是人类在海上航行,跨越海洋,由一方陆地去到另一方陆地的活动,在从前是一种冒险行为,因为人类的地理知识有限,彼岸是不可知的世界,早期航海者的勇敢世人皆知,他们不断的通过伟大的创新来弥补旧时代落后的航海技术,其中早期的北欧海盗在航行时,船长十分熟悉海面和海中自然物,如鸟类、鱼类、水流、浮木、海草、水色、冰原反光、云层、风势等,在航海过程中,如果遇到较强的风浪,可能会导致人员落水,如果该人员不熟悉水性,可能会有溺水风险,所以一般在航行时都会配备救生圈进行救援。
3.中国专利文献cn208325579u中公开了一种智能救生圈,该装置在遥控器的控制下,救援人员能够精确地将救生圈快速送达到溺水人员的身边,配重块使得当所述救生圈主体反向置于水中时救生圈主体自动调正,提高救生圈的抗干扰能力及营救效率。但是有些落水者不熟悉水性,在水中挣扎后可能会沉入水下,如此情况该装置也难以进行救援,而且该装置需要人工进行走向控制,如果目标距离太远,可能会导致操作人员无法看到目标而导致救援失败,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gps定位仪,所述救生圈主体右端内径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双向气缸,所述双向气缸前后两侧输出端均固定连接在卡接条一端,所述救生圈主体底端后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推进器,所述救生圈主体右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入端均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救生圈主体左端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热红外人体感应器,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多段式内圈,所述救生圈主体内部靠近内圈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水腔,所述控制箱内部前侧固定连接有主控电路板。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救生圈主体顶端左侧靠近控制箱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救生圈主体中部前后两侧的外径均固定连接有反光条。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卡接条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磁铁。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救生圈主体底端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推进器。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多段式内圈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聚乙烯泡沫球。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控制箱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主控电路板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无线接收器。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救生圈主体放入水中后,通过热红外人体感应器进行人体感应,当发现目标时,通过两个第一推进器控制救生圈主体向落水者方向行驶实施救援,智能化程度高,搜救效率高,同时无线接收器也支持利用遥控器远程操控,而且在救援过程中如果救生圈主体不慎破损,通过多段式内圈和聚乙烯泡沫的结构样式,使得救生圈主体依旧具有浮力,容错率大大提高。
22.2、本实用新型中,当落水者因为体力不支而落入水下时,水泵将海水抽入救生圈主体内部的集水腔内,使得救生圈主体沉入水中,同时利用热红外人体感应器靠近落水者后,通过双向气缸将两侧的卡接条推出,将落水者的身体卡在圈内,并利用磁铁将卡接条固定后水泵在将集水腔内的水排出,利用第一推进器和第二推进器配合,让落水者浮出水面,同时利用gps定位仪定位后,将落水者救到指定地点。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的俯视立体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的俯视内部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中控制箱的内部示意图。
27.图例说明:
28.1、救生圈主体;2、控制箱;3、gps定位仪;4、扶手;5、反光条;6、卡环;7、双向气缸;8、卡接条;9、磁铁;10、第一推进器;11、水泵;12、水管;13、凹槽;14、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5、第二推进器;16、多段式内圈;17、聚乙烯泡沫球;18、集水腔;19、电源模块;20、主控电路板;21、无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适用于航海的智能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主体1,救生圈主体1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控制箱2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gps定位仪3,进行定位,方便救援者查找位置,救生圈主体1右端内径固定连接有卡环6,卡环6内部固定连接有双向气缸7,驱动作用,双向气缸7前后两侧输出端均固定连接在卡接条8一端,两个卡接条8配合,可以将落水者身体卡在圈内,救生圈主体1底端后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推进器10,可以推进救生圈主体1前进,两者配合可以实现转向,救生圈主体1右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泵11,水泵11输入端均固定连接有水管12,将海水抽入集水腔18内,可以让救生圈主体1沉入水下,救生圈主体1左端中部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4,感应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行定位,救生圈主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多段式内圈16,是有多个内圈结构组成,防止因为破损导致的救生圈主体1无法使用,救生圈主体1内部靠近多段式内圈16外侧固定连接有集水腔18,控制箱2内部前侧固定连接有主控电路板20,主要控制结构。
32.救生圈主体1顶端左侧靠近控制箱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4,方便落水者抓住救生圈主体1,救生圈主体1中部前后两侧的外径均固定连接有反光条5,增加反光,方便救援人员发现,卡接条8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磁铁9,方便将卡接条8固定,救生圈主体1底端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推进器15,方便控制救生圈主体1的上升,多段式内圈16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聚乙烯泡沫球17,增加破损后,救生圈主体1的浮力,控制箱2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19,提供电源,主控电路板20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无线接收器21,接受外界控制信号,配合遥控器实现手动控制。
33.工作原理:当发现落水者时,将救生圈主体1放入水中后,通过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4进行人体感应,当发现目标时,通过两个第一推进器10控制救生圈主体1向落水者方向行驶实施救援,当落水者因为体力不支而落入水下时,水泵11将海水抽入救生圈主体1内部的集水腔18内,使得救生圈主体1沉入水中,同时利用热红外人体感应器14靠近落水者后,通过双向气缸7将两侧的卡接条8推出,将落水者的身体卡在圈内,并利用磁铁9将卡接条8固定后水泵11在将集水腔18内的水排出,利用第一推进器10和第二推进器15配合,让落水者浮出水面,同时利用gps定位仪3定位后,将落水者救到指定地点。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