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丝绕辊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纺丝绕辊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化学纤维的成型是将聚合物体以一定流量从喷丝孔挤出,固化而称为纤维的过程。作为化学纤维主要纺丝方法之一,干法纺丝是指聚合物熔体从喷丝头毛细孔中压出的纺丝液细流进入纺丝甬道中,通过甬道中热空气流的作用,使原液细流中的溶剂快速挥发,挥发出来的溶剂蒸汽被热空气流带走,原液在逐渐脱去溶剂的同时发生固化,并在卷绕张力的作用下伸长变细而形成初生纤维。
3.现有技术中纺丝丝线从纺丝窗冷却后,需要经过绕丝辊和热辊进行加热,然后再进入绕丝机卷绕成丝饼,但是由于丝饼的型号不一,所以需要卷绕出的丝饼大小不一,当丝饼卷绕的直径越大,绕丝越多,就会出现丝饼外层的丝线紧致度不够,丝线的张力不行的情况,丝线张力不行会造成质量不过关。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绕丝时对丝线进行张力调节的纺丝绕辊张力调节装置。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纺丝绕辊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板和纺丝窗,所述安装板上端设置有用于对纺丝进行冷却的所述纺丝窗,所述安装板上右端上侧设置有集束器,所述安装板右端设置有第一优化盒,且所述第一优化盒设置于所述集束器正下方,所述安装板下侧设置有第一卷绕辊和第二卷绕辊,且所述第二卷绕辊和第一卷绕辊左右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加热盒体,且所述加热盒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卷绕辊正上方,所述加热盒体内设置有第三卷绕辊,所述加热盒体内设置有热辊,且所述热辊和所述第三卷绕辊上下设置,所述加热盒体下表面左端开设有进丝口,所述加热盒体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出丝口;所述安装板上左端上侧设置有第二优化盒,所述安装板左上角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四卷绕辊。
6.进一步的,在绕丝机的进丝端设置有张力传感器,且所述绕丝机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方,所述绕丝机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左端开设有下丝口。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优化盒和所述第二优化盒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优化盒包括正面敞开的盒体,所述盒体正面右端铰接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盒体的可开合盖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多组用于限位丝线的限位件,所述盒体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半弧形进丝口,所述可开合盖体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弧形进丝口相配合的第二半弧形进丝口,所述盒体下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的第一半弧形出丝口,所述可开合盖体下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弧形出丝口相配合的第二半弧形出丝口。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左右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和多个指示灯。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末端右侧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右侧面设置有便于丝线限位导向的限位环。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装置中加入了第一卷绕辊、第二卷绕辊、第三卷绕辊、第四卷绕辊、热辊和驱动电机,使得通过第一卷绕辊、第二卷绕辊、第三卷绕辊、第四卷绕辊、热辊的作用能够对丝线进行绕线并加热,便于丝线更好的进行缠绕,再通过驱动电机的作用,能够实现丝线在下线时速度的调节,从而实现丝线张力的调节;装置中加入了张力传感器,使得通过张力传感器能够在丝线进入绕丝机进行绕丝时进行张力检测,便于丝线能够更好的形成丝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节省人力物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第一优化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所述加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所述伸缩气缸和所述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7.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纺丝绕辊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板1和纺丝窗2,所述安装板1上端设置有用于对纺丝进行冷却的所述纺丝窗2,所述安装板1上右端上侧设置有集束器3,所述安装板1右端设置有第一优化盒4,且所述第一优化盒4设置于所述集束器3正下方,所述安装板1下侧设置有第一卷绕辊11和第二卷绕辊12,且所述第二卷绕辊12和第一卷绕辊11左右设置,所述安装板上1设置有加热盒体5,且所述加热盒体设5置于所述第二卷绕辊12正上方,所述加热盒体5内设置有第三卷绕辊51,所述加热盒体5内设置有热辊52,且所述热辊52和所述第三卷绕辊51上下设置,所述加热盒体5下表面左端开设有进丝口53,所述加热盒体5上表面左端开设有出丝口54;所述安装板1上左端上侧设置有第二优化盒6,所述安装板1左上角设置有驱动电机(未图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四卷绕辊13。使得丝线从纺丝窗2的出料口出线,然后进入集束器3,再依次进入第一优化盒4、第一卷绕辊11、第二卷绕辊12、加热盒体5、第二优化盒6和第四卷绕辊13,然后进入绕丝机。
18.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绕丝机7的进丝端设置有张力传感器71,且所述绕丝机7设置于所述安装板1下方,所述绕丝机7与所述安装板71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挡板72,所述固定挡板72左端开设有下丝口73。使得通过张力传感器71的作用,能够实时监测丝线在进入绕丝机7时的张力。
19.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优化盒4和所述第二
优化盒6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优化盒4包括正面敞开的盒体41,所述盒体41正面右端铰接设置有用于开合所述盒体41的可开合盖体42,所述盒体41内设置有多组用于限位丝线的限位件43,所述盒体41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43相配合的第一半弧形进丝口44,所述可开合盖体42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弧形进丝口44相配合的第二半弧形进丝口45,所述盒体41下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限位件43相配合的第一半弧形出丝口46,所述可开合盖体42下表面等距离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弧形出丝口46相配合的第二半弧形出丝口47。使得通过第一半弧形进丝口44和第二半弧形进丝口45的作用形成进丝口,便于丝线的进入,再通过限位件43进行导向和限位,最后通过第一半弧形出丝口46和第二半弧形出丝口47组成的出丝口进行出丝。
20.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43包括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左右设置。使得通过两个限位块的互相作用,能够对丝线进行限位和导向作用。
21.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控制盒8,所述控制盒8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81和多个指示灯82。控制盒8与驱动电机和张力传感器71进行电性连接,使得通过控制盒8能够整体的电气元件进行控制。
22.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伸缩气缸14,所述伸缩气缸14的伸缩杆末端设置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末端右侧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导向块16,所述导向块16右侧面设置有便于丝线限位导向的限位环17。使得通过限位环17的作用能够对丝线进行导向和限位,便于丝线进入绕丝机内。
23.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盒、集束器、驱动电机、绕丝机、张力传感器和伸缩气缸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能够清楚了解,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张力传感器的型号可以是sk-lf111,驱动电机可以是带减速器的减速电机,但并不仅限于此。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丝线从纺丝窗的出料口出线,经集束器对丝线进行限位和整理,然后丝线依次经第一优化盒、第一卷绕辊、第二卷绕辊、进丝口、第三卷绕辊和热辊,最后从出丝口经第二优化盒绕到第四卷绕辊,再通过限位环,经下丝口将丝线末端连接至绕丝机的进丝端,实现丝线卷绕成为丝饼的过程,在卷绕过程中,张力传感器实时监测丝线进入绕丝机的张力,然后通过控制盒对驱动电机的转速进行驱动,从而对丝线的张力进行调节。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