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回流线。
背景技术:
2.目前餐具企业的生产制作并未达到全自动化操作模式,将餐具进行流水线生产后,餐具不能够自动回流,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循环运输,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长时间的高效生产,且现有技术中,流水线上的餐具在运输时,易发生堆叠,造成传输卡顿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回流线,具有实现物料的循环运输、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有效避免物料堆叠等效果。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回流线,包括:回流斜架、输送带架、输送带、挡料仓、下料仓、输送驱动单元;
5.所述输送带架安装在所述回流斜架上,呈斜向状态;
6.所述输送带绕设于所述输送带架上;
7.在所述输送带架下端安装有所述挡料仓,所述挡料仓位于所述输送带下端的上方,所述挡料仓与所述输送带之间具有运行间隙,该运行间隙小于所需输送物料的最小尺寸;
8.在所述输送带架上端的所述输送带出口处设有所述下料仓;
9.所述下料仓安装在所述回流斜架的顶端,所述下料仓的出口朝向所述回流斜架的一侧;
10.在所述输送带架的顶部设有所述输送驱动单元,所述输送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输送带回转。
11.具体地,所述输送带架包括侧挡、支撑托板、主动辊、从动辊;两个所述侧挡平行设置,通过所述支撑托板相连接;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侧挡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所述输送带绕设于所述主动辊与所述从动辊;所述侧挡的高度高于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托板上开设有漏料仓;所述漏料仓的宽度大于所述输送带的宽度,使得所述输送带两侧边缘与所述漏料仓两侧边缘间分别形成漏料口。
13.优选地,所述输送带表面设有横凸筋。
14.具体地,所述输送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驱动固定板、传动机构、支撑杆、轴承固定座;两块所述驱动固定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输送带架上的两个所述侧挡连接,两块所述驱动固定板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连接在其中一块所述驱动固定板上;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轴承固定座
分别与所述一侧挡连接;所述主动辊一侧的转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15.优选地,所述侧挡采用型材;所述侧挡型材设有中间槽;所述轴承固定座与所述侧挡型材中间槽中设置的一滑块连接和/或所述驱动固定板与所述侧挡型材中间槽中设置的另一滑块连接;各滑块通过螺栓与所述侧挡型材连接。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7.1)所述下料仓固定在回流斜架的位置顶端,以使得经输送带输送的物料被回流到原上料仓,实现物料的循环运输、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物料的浪费;
18.2)自动化程度高,采用机械运输代替人工操作,提高供料的循环使用和供料效率,有利于大批量长时间的高效生产;
19.3)避免传输过程中因餐具堆叠而出现卡住的情况,提高餐具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生产回流线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输送带架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输送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回流线,可用于输送木制餐具,例如刀叉、汤匙等,包括:回流斜架1、输送带架2、输送带3、挡料仓4、下料仓5、输送驱动单元6;
25.所述输送带架2安装在回流斜架1上,呈斜向状态;输送带3绕设于输送带架2上;在输送带架2下端安装有挡料仓4,挡料仓4位于输送带3下端的上方,挡料仓4与输送带3之间具有运行间隙,该运行间隙小于所需输送物料的最小尺寸;在输送带架2上端的输送带3出口处设有下料仓5;下料仓5安装在回流斜架1的顶端,下料仓5的出口朝向回流斜架1的一侧;在输送带架2的顶部设有输送驱动单元6,所述输送驱动单元6用于驱动输送带3回转;
26.回流斜架1的主体框架可采用型材搭建而成;输送驱动单元6提供动力输出,待输送的物料例如木制餐具通过人工或上一道工序的输送设备落到输送带3下部,挡料仓4可以挡住物料,防止其从输送带3掉落;在输送驱动单元6的带动下输送带3回转,通过输送带3的斜面将物料向上输送,然后可以从下料仓5一侧出口输送至下一道工序;
27.具体地,如图2所示,输送带架2包括侧挡201、支撑托板202、主动辊203、从动辊204;两个侧挡201平行设置,通过支撑托板202相连接;主动辊203和从动辊204分别安装在两个侧挡201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输送带3绕设于主动辊203与从动辊204;侧挡201的高度高于输送带3的上表面;支撑托板202可以提高整个输送带架2的强度;
28.作为优选,支撑托板202上开设有漏料仓205;漏料仓205的宽度大于输送带3的宽度,使得输送带3两侧边缘与漏料仓205两侧边缘间分别形成漏料口;在通常的回流线上,输
送带3两侧边缘靠近侧挡201,物料非常容易卡在输送带3边缘与侧挡20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适当缩小输送带3的宽度,并在输送带3两侧边缘与漏料仓205两侧边缘间分别形成漏料口,使得位于输送带3边缘的物料可以通过漏料口下落,漏料口下可放置料斗,等料斗中物料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再倒在输送带3上,避免了物料卡在输送带3与侧挡201间;
29.作为优选,输送带3表面设有横凸筋301;便于输送带3更好地带动物料上行;
30.具体地,如图3所示,输送驱动单元6包括驱动电机601、减速机602、驱动固定板603、传动机构604、支撑杆605、轴承固定座606;两块驱动固定板603的一端分别与输送带架2上的两个侧挡201连接,两块驱动固定板603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杆605连接;驱动电机601连接减速机602,减速机602连接在其中一块驱动固定板603上;主动辊20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座606分别与一侧挡201连接;主动辊203一侧的转轴与减速机602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604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604可采用皮带带轮传动机构,或者链条链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等;
31.驱动电机601运转时,通过减速机602与传动机构604带动主动辊203旋转,主动辊203就可以带动输送带3回转;
32.作为优选,侧挡201采用型材,例如钢型材;侧挡201型材设有中间槽;轴承固定座606与侧挡201型材中间槽中设置的一滑块连接和/或驱动固定板603与侧挡201型材中间槽中设置的另一滑块连接;各滑块通过螺栓与侧挡201型材连接;如此当传动机构604采用皮带带轮传动机构,或者链条链轮传动机构时,可以调整皮带或链条的松紧;
33.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