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雨淋阀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7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雨淋阀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消防喷淋系统在石油化工行业储罐消防喷淋系统应用中存在以下缺陷:
3.1、安装在水力警铃处的压力开关,一次喷淋结束后系统侧余水导致压力开关不能及时复位,影响远程操作和判断。
4.静压产生的原因:储罐喷淋系统安装一般受位置限制,导致喷淋点与雨淋阀之间存在十几米至几十米的高度差,在加之系统侧一般管线管径粗、管线长度长,因此一次喷淋结束后系统侧管线中的余水在压力开关处产生的静压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压力开关正常动作的干扰因素。
5.2、水力警铃在一次喷淋结束后不能迅速停止。
6.产生的原因:系统侧余水量比较大,导致水力警铃在喷淋结束后继续报警。
7.3、目前消防喷淋系统使用的滴水阀都是简单的球阀,一次喷淋结束后由于系统侧余水量比较大,手动排净系统侧余水,耗时比较长,费时费力;滴水阀排水口实行就地排放不符合环保和企业管理要求。
8.产生的原因:系统侧余水量大,滴水阀设置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消防雨淋阀系统,尤其是具有压力开关可以实时监测雨淋阀的开关状态,该系统避免了水力警铃误报警的特点。
10.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1.一种消防雨淋阀系统,包括雨淋阀,所述雨淋阀上连接有开关控制管线、报警管线和回流排放管线,所述开关控制管线上还设置有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所述回流排放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压力监测单元、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均还远程电信号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雨淋阀的供水口连接有供水管线,所述雨淋阀的出水口连接有喷淋管线。
12.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关控制管线包括泄压管线和供压管线,所述泄压管线上连接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所述报警管线上连接有第三控制阀门,所述第三控制阀门的开启压力值大于0.2mp,且小于雨淋阀的供水压力。
13.进一步地,所述的雨淋阀内包含进水腔,出水腔以及控制腔,所述供水口位于进水腔一端且连通供水管线,所述出水口位于出水腔一端且连通喷淋管线,所述泄压管线的一端和供压管线的一端均与控制腔连通,泄压管线的另一端连接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所述供压管线的另一端与供水管线连通,所述报警管线的一端和回流排放管线的一端均与出水腔连通,所述报警管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阀门,且还连接有水力警铃,所述回
流排放管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控制阀门。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监测单元为压力开关,所述第一控制阀门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控制阀门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控制阀门为背压阀。
15.进一步地,所述的供压管线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第一球阀、第一过滤器和单向阀,所述雨淋阀停止喷淋作业时,第一球阀打开。
16.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管线上在第三控制阀门的入口方向还依次连接有第二球阀和第二过滤器。
17.进一步地,所述的报警管线上还连接有警铃检验管路,所述警铃检验管路一端与雨淋阀的进水腔连通,另一端与报警管线连通。
18.进一步地,所述的泄压管线上还设置有紧急手动控制阀。
19.进一步地,所述的回流排放管线上位于第二控制阀门的入口方向还设置有第三球阀。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力开关由原来水力警铃处移至与雨淋阀控制腔相连的泄压管线处,移位以后压力开关客克服了喷淋管线余水静压对压力开关的干扰;同时当压力开关移至控制腔泄压管线处,能真实、准确的反应控制腔的压力变化,压力开关的动作能为远程控制提供真实的回讯信号,提供远程控制的准确性,避免因喷淋管线静压干扰导致的误动作或压力开关回讯不能及时回传的问题;报警管线的背压阀可以根据每个雨淋阀系统所对应的整个喷淋系统压力不同设置相应的开启压力,一般应设置开启压力为略小于雨淋阀供水压力,大于喷淋管线余水可能产生的最大静压,这样既能保证雨淋阀系统工作时水力警铃同步发出报警,又能保证一次喷淋结束后水力警铃迅速停止,喷淋结束后喷淋管线只存在余水产生的静压,而背压阀设置压力大于喷淋管线侧最大静压,故此时背压阀是关闭的,喷淋管线的余水无法作用到水力警铃上,水力警铃不会出现误报警的情况;增加联动电磁阀组,联动电磁阀组由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组成,两个电磁阀共用一组供电信号,实现同步动作,两个电磁阀选用相反动作形式,保证一次喷淋开始时第二电磁阀不想影响喷淋系统正常工作,一次喷淋结束后,第二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自动排净系统管线内余水,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消防雨淋阀系统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雨淋阀、2-进水腔、3-出水腔、4-控制腔、5-压力开关、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背压阀、9-水力警铃、10-第一过滤器、11-单向阀、12-第一球阀、13-第二球阀、14-紧急手动控制阀、15-第二过滤器、16-第三球阀、17-第一压力表、18-第二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雨淋阀系统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26.参照图1,一种消防雨淋阀系统,包括雨淋阀1,所述雨淋阀1上连接有开关控制管
线、报警管线和回流排放管线,所述报警管线用于在雨淋阀1打开进行喷淋作业时的报警,所述开关控制管线用于控制雨淋阀1的打开和关闭,所述回流排放管线用于雨淋阀1关闭后喷淋管线内的余水回流的排放,所述开关控制管线上还设置有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所述压力监测单元用于监测雨淋阀1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所述回流排放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回流排放管线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压力监测单元、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均还远程电信号连接有控制单元,雨淋阀1不工作时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均关闭,第二控制阀门为常开阀门,当遇到险情需要打开雨淋阀1时,此时控制单元发出打开雨淋阀1的信号给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均打开,第二控制阀门关闭,雨淋阀1开始正常的喷淋作业,同时报警管线开始工作进行报警,当雨淋阀1关闭时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均关闭,第二控制阀门打开排放回流余水,报警管线停止报警,所述雨淋阀1的供水口连接有供水管线,所述供水管线用于给雨淋阀1供水,所述雨淋阀1的出水口连接有喷淋管线,喷淋管线用于给险情位置进行喷淋。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所述的控制器可以为dcs控制系统或sis系统。
27.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关控制管线包括泄压管线和供压管线,所述泄压管线用于打开雨淋阀1,所述供压管线用于关闭雨淋阀1,所述泄压管线上连接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需要打开雨淋阀1时,控制器远程信号控制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打开,此时供压管线处于关闭状态,需要关闭雨淋阀1时,供压管线打开开始供压,控制器远程信号控制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关闭,所述报警管线上连接有第三控制阀门,雨淋阀1进行喷淋作业时,水进入报警管线,第三控制阀门打开,报警管线开始报警,所述第三控制阀门的开启压力值大于0.2mp,且小于雨淋阀1的供水压力,设置该压力范围保证在雨淋阀1关闭时喷淋管线余水回流排放时报警管线不会出现误报警。
28.进一步的,所述的雨淋阀1内包含进水腔2,出水腔3以及控制腔4,所述供水口位于进水腔2一端且连通供水管线,所述出水口位于出水腔3一端且连通喷淋管线,所述泄压管线的一端和供压管线的一端均与控制腔4连通,泄压管线的另一端连接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雨淋阀1关闭不工作时,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关闭,供水管线也处于关闭状态,雨淋阀1打开工作时,雨淋阀1控制腔4内的水通过泄压管线,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打开进行排放,压力监测单元压力为零,所述供压管线的另一端与供水管线连通,关闭雨淋阀1时,手动打开供压管线,压力监测单元感应到压力,控制器控制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关闭,此时雨淋阀1关闭,所述报警管线的一端和回流排放管线的一端均与出水腔3连通,所述报警管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控制阀门,且还连接有水力警铃9,当进行喷淋作业时,出水腔3内的压力与供水压力一致,该压力的水同时进入报警管线通过第三控制阀门,因为第三阀门的压力值小于供水压力,此时第三阀门打开,水力警铃9开始报警,当雨淋阀1关闭,喷淋管线的回流水压力远远小于供水压力,因此报警管线上的第三控制阀门不会打开,此时水力警铃9不会出现误报警的情况,所述回流排放管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控制阀门,所述压力监测单元和第一控制阀门关闭的同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控制阀门打开,进行余水排空,这样就免去人工手动排水环节,省时省力。同时,在第二控制阀门排水口处增加一条排水管线,直接将喷淋管线余水排至排水口或排水渠,避免因排水导致到处漫水、积水问题。
29.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监测单元为压力开关5,所述压力开关5为可以进行信号传输的压力开关控制器,所述该压力开关控制器采用的是现有的压力开关控制器,只要现有技术中能实现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压力开关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压力开关5可以将自身的打开和关闭信号呈现在远程控制器上,因此在远程控制器上便可以直观的监测到雨淋阀1的实时状态,同时将压力开关5由原来水力警铃处移至与雨淋阀控制腔4相连的泄压管线处,移位以后压力开关5客克服了喷淋管线余水静压对压力开关5的干扰;同时当压力开关5移至控制腔泄压管线处,能真实、准确的反应控制腔4的压力变化,压力开关5的动作能为远程控制提供真实的回讯信号,提供远程控制的准确性,避免因喷淋管线静压干扰导致的误动作或压力开关5回讯不能及时回传的问题,所述第一控制阀门为第一电磁阀6,所述第二控制阀门为第二电磁阀7,采用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可以进行与控制器信号传输,所述第三控制阀门为背压阀8,报警管线的背压阀8可以根据每个雨淋阀系统所对应的整个喷淋系统压力不同设置相应的开启压力,一般应设置开启压力为略小于雨淋阀1供水压力,大于喷淋管线余水可能产生的最大静压,这样既能保证雨淋阀系统工作时水力警铃9同步发出报警,又能保证一次喷淋结束后水力警铃9迅速停止,喷淋结束后喷淋管线只存在余水产生的静压,而背压阀8设置压力大于喷淋管线侧最大静压,故此时背压阀8是关闭的,喷淋管线的余水无法作用到水力警铃9上,水力警铃9不会出现误报警的情况。
30.进一步的,所述的供压管线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第一球阀12、第一过滤器10和单向阀11,所述雨淋阀1停止喷淋作业时,第一球阀12打开,当需要关闭雨淋阀1时,手动关闭第一球阀12,第一过滤器10用于过滤供水内的杂质避免整个管路堵塞,和雨淋阀1的堵塞,避免雨淋阀1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单向阀11避免进入控制腔内的水倒流,使其避免雨淋阀1不能正常关闭。
31.进一步的,所述的报警管线上在第三控制阀门的入口方向还依次连接有第二球阀13和第二过滤器15,所述第二球阀13正常工作时处于常开状态,第二过滤器15用于过滤供水或者回水内的杂质避免造成第三控制阀门堵塞不能正常工作。
32.进一步的,所述的报警管线上还连接有警铃检验管路,所述警铃检验管路一端与雨淋阀1的进水腔2连通,另一端与报警管线连通,所述警铃检验管路用于该系统刚搭建好后检测水力警铃9是否能正常工作的检测管路,该管路在检测结束后一致处于关闭状态,直到跟换新的水力警铃时在开启进行检测,在进行水力警铃检测时,报警管线上的第二球阀13手动关闭,警铃检验管路贯穿雨淋阀1的进水腔2,且两端各安装球阀,检测时位于水力警铃侧球阀打开,另一侧一直处于关闭状态,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进行不检测时两侧的球阀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可以保证进水腔2供水压力均很,位于水力警铃侧球阀打开后供水压力的供水进入第三控制阀门后到水力警铃位置检测水力警铃的好坏,好的可以进行正常报警响,坏的则不会报警响,检测完毕关闭进水腔2位于水力警铃侧球阀。
33.进一步的,所述的泄压管线上还设置有紧急手动控制阀14,所述紧急手动控制阀14也为球阀,当控制器内没有指挥发出信号,现场人工可以直接打开该紧急手动控制阀14,此时压力监测单元检测到压力变化,控制器控制压力监测单元打开,泄压管线泄压,雨淋阀1进行正常的喷淋作业,此时控制器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此时雨淋阀的工作状态。
34.进一步的,所述泄压管线上还连接有第一压力表17,供压管线上连接有第二压力表18,所述第一压力表17用于现场直观的观察泄压管线上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表18用于
现场直观的观察在进行关闭雨淋阀1时供压管线上的压力值。
35.进一步的,所述的回流排放管线上位于第二控制阀门的入口方向还设置有第三球阀16,该第三球阀16处于常开的状态,第三球阀16和第二控制阀门组成现有系统中的滴水阀,该组合实现了当雨淋阀系统启动时,控制腔4泄压管线处第一控制阀门必须处于开状态,此时第三球阀16和第二控制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不影响雨淋阀系统正常工作;当喷淋结束后控制腔4泄压管线处第一控制阀门必须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三球阀16处和的第二控制阀门打开排出系统侧余水,这样就免去人工手动排水环节,省时省力,紧急时也可以手动关闭或者打开回流排放管线。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压力开关不能及时复位、误动作的问题,解决了水力警铃报警不能及时停止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滴水阀人工手动排水耗时耗力的问题。不管从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动作的合理性以及便利性都得到全面的完善,有效消除原喷淋系统雨淋阀的缺陷,提高了整个喷淋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3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9.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