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汽车后悬管梁是一种两端弯曲的车用连接管件,其弯曲部带有安装孔位(如图1),远离管件端部的孔可以进行直接冲压,但是靠近管件端部的安装孔在直接冲压成孔时会造成管端部变形,而且在弯曲部直接冲压时对弯管的固定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为了两端弯曲部孔位的精度,目前只能将弯好的管件安装到数控机床上钻孔加工,钻孔费用高且加工效率低。
3.中国专利cn2019214739002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弯管冲孔装置,解决了弯管冲孔时的固定问题,但是该装置只能在弯管的直段部分冲孔,无法在弯曲段冲孔,也无法解决由冲压引起管端部变形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20204050693公开了一种管类冲孔模具的浮动机构,能解决管端部冲孔变形的问题,但是该装置存在结构复杂、不能有效固定弯管且不能处理端部为圆孔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对弯管弯曲部进行冲孔固定、靠近弯管端部冲孔时弯管端部不变形且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成本低的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包含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所述上模部分包含上模板、固装在上模板上的冲头、通过氮气弹簧分别安装在上模板上的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所述第一上模上设有通孔,冲头下部在通孔内上下滑动;所述下模部分包含下模板、固装在下模板上的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含安装在第一下模端部侧面上的支撑架、与支撑架相邻设置并固装在下模板上的底座;所述支撑架设有支撑通孔,支撑通孔内滑动设置有支撑轴;所述底座上设有气缸,气缸的活动端与支撑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二上模和第二下模的位置上下对应。
7.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所述支撑轴的左端设有限位台阶,右端的直径略小于弯管内孔的直径,且右端部设有导向倒角。
8.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所述支撑通孔底部为平面结构,支撑轴中段底部为与之滑动配合的平面。
9.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所述冲头端部设有沉孔。
10.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所述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与弯管的接触面为弧形结构。
11.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所述第一上模和第二上模与弯管的接触面为弧形结构或u型结构。
12.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微动开关,其触发位置位于支撑轴的移动轨迹上。
13.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安装有导向装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可靠,采用第一上、下模和第二上、下模分别对弯管的弯曲部和直段部进行夹持固定,确保冲孔过程中弯管的位置固定;通过在弯管端部内孔中伸入支撑轴,在冲孔时起到支持弯管端部的作用,确保在管端部冲孔时管端部不发生变形;采用弯管冲孔方式,成孔效率高,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汽车后悬管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上模部分的仰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下模部分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a向工作状态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的支撑机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其中:
22.弯管100、导向装置200;
23.上模部分1、下模部分2、支撑机构3;
24.上模板101、第一上模102、第二上模103、冲头104、氮气弹簧105、沉孔106、下模板201、第一下模202、第二下模203、支撑架301、底座302、支撑通孔303、支撑轴304、气缸305、限位台阶306、导向倒角307、微动开关308。
具体实施方式
25.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包含上模部分1和下模部分2,所述上模部分1包含上模板101、固装在上模板101上的冲头104、通过氮气弹簧105分别安装在上模板101上的第一上模102和第二上模103;所述第一上模103上设有通孔,冲头102下部在通孔内上下滑动;所述下模部分2包含下模板201、固装在下模板201上的第一下模202、第二下模203和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包含安装在第一下模202端部侧面上的支撑架301、与支撑架301相邻设置并固装在下模板201上的底座302;所述支撑架301设有支撑通孔303,支撑通孔303内滑动设置有支撑轴304;所述底座302上设有气缸305,气缸305的活动端与支撑轴304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上模102和第一下模202的位置上下对应;第二上模103和第二下模203的位置上下对应。
2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304的左端设有限位台阶306,右端的直径略小于弯管100内孔的直径,且右端部设有导向倒角307。
2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通孔303底部为平面结构,支撑轴304中段底部为与之滑动配合的平面。
28.进一步的,所述冲头104端部设有沉孔106。
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下模202和第二下模203与弯管100的接触面为弧形结构。
3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模102和第二上模103与弯管100的接触面为弧形结构或u型结构。
31.进一步的,所述底座302上还安装有微动开关308,其触发位置位于支撑轴304的移动轨迹上。
32.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101和下模板201之间安装有导向装置200。
33.工作时,先将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悬管梁冲孔装置安装到冲床或压机上,将弯管100放入第一下模202和第二下模203的弧形槽内,冲床或压机将上模板101压下,第一上模102和第二上模103分别与第一下模202和第二下模203拼合并夹持住弯管100;气缸305推动支撑轴304向弯管100的端口移动,导向倒角307引导支撑轴304进入弯管100的端口,当限位台阶306抵住支撑架301时,支撑轴304停止移动,气缸305仍保持推力确保支撑轴304位置不变;上模板101带动冲头104继续下压;冲头104端部穿过设置在第一上模103的通孔并冲压入弯管100,由于支撑轴304在管端内壁的支撑作用,确保弯管100端口不会被冲压变形;上模板101上升,气缸305收缩带动支撑轴304脱离弯管100,完成一次冲压。
34.支撑通孔303底部和支撑轴304中段底部为滑动配合的平面结构,防止支撑轴304在工作时发生转动;冲头104端部设置的沉孔106可减少冲头修磨工作量;第一上模102和第二上模103与弯管100的接触面为u型结构可兼容弯管100的弯曲散差;微动开关308可以反馈支撑轴304的移动位置信息,防止误操作。
35.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的一个优化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构思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