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把清洁装置以及拖把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88



1.本技术属于清洁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把清洁装置以及拖把。


背景技术:

2.拖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清洁工具,其对地面上的脏污有良好的清洁效果。在用拖把进行地面清洁后,需要对拖把本身进行清洁,以便下一次的使用。
3.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集拖把的清洗和刮水为一体的拖把桶,这种拖把桶为单桶,刮水区域与清洗区域分别分布在桶体的上部和下部且二者相互连通,清洗区域用于存储水对拖把进行清洗,通过将拖把在清洗区域和刮水区域上下插拔可以相应实现清洗和刮水。但是使用这种拖把桶对拖把进行清洗后将拖把上提至刮水区域进行刮水时,由于清洗区域内存储有水,拖把在刮水区域上下插拔总会触碰到清洗区域内的污水,影响刮水效果;如果每进行刮水操作时都将清洗区域内的水排出,用户则需要频繁的进行排水、储水操作,使用过程繁琐,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把清洁装置以及拖把,对拖把有良好的刮水效果且方便用户的使用。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把清洁装置,包括:
6.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用于对拖把的拖把头进行清洗的清洗腔以及位于所述清洗腔上方、用于对所述拖把头进行挤干的挤干腔,所述挤干腔与所述清洗腔连通,以供所述拖把头由所述清洗腔进入所述挤干腔;
7.限位件,用于限制在所述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所述拖把头下插至所述清洗腔中。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装置本体内设有用于清洗拖把头的清洗腔和挤干拖把头的挤干腔,挤干腔和清洗腔上下分布且相互连通,拖把头在清洗腔清洗完成后可以进入挤干腔进行挤干操作。装置本体内设置的限位件用于限制在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下插至清洗腔中,当拖把头在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时,限位件将拖把头限位在挤干腔中,拖把头只能在挤干腔内插拔进行挤干,而无法进入清洗腔中,故在挤干的过程中,拖把头不会与清洗腔中存储的用于清洗拖把头的液体(水或者清洁液)接触,保证了挤水的效果,提高了挤水的效率,也免去了用户频繁的进行排水、储水操作,便于用户使用。并且,拖把头在清洗腔中进行清洗操作时,限位件不会对拖把头的移动造成阻碍从而不会影响拖把头的清洗过程。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清洗腔和挤干腔都位于同一腔体内,相比于现有的一些具有两个独立腔室的清洁装置,用户在切换拖把头的清洁状态时(例如从清洗状态切换至挤干状态)不必将拖把头拔出一个腔室再插入另一个腔室内,避免了拖把头上擦拭物的水滴落在拖把清洁装置周围的情况,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拖把包括拖把杆和活动连接于所述拖把杆底端的所述拖把头,所述拖把头位于所述拖把杆的一侧从而能够插入所述装置本体内,所述限位件用于支撑所述拖把杆的底端以限制在所述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所述拖把头下插至所述清洗腔中。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上,当所述拖把头位于所述清洗腔时,所述拖把上的抵接部与所述限位件错开,当所述拖把头由所述清洗腔进入所述挤干腔时,所述拖把头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且所述拖把上的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限位件的上方,以使所述限位件限制在所述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所述拖把头下插至所述清洗腔中。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拖把的拖把杆的条形槽,所述拖把杆在所述条形槽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带动所述拖把头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上沿所述拖把头的移动方向滑动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拖把的拖把杆连接,用于对所述拖把杆的移动进行导向。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件上朝向所述拖把杆的位置设有凹陷,所述拖把杆由所述凹陷的开口进入所述凹陷,以与所述导向件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支撑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拖把上的所述抵接部的容纳凹槽。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面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抵接部引导至所述容纳凹槽内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远离所述容纳凹槽的一端向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方向倾斜。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活动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上,当所述拖把头由所述清洗腔向所述挤干腔移动时,所述限位件避开所述拖把头的移动路径,当所述拖把头在所述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拖把上的抵接部的下方,以使所述限位件限制在所述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所述拖把头下插至所述清洗腔中。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与操纵部相连,所述操纵部用于调节所述限位件的位置,以使所述限位件避开所述拖把头的移动路径或位于所述拖把上的抵接部的下方。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操纵部通过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上开设的通孔穿出至所述装置本体外侧。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内相对间隔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两个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清洗通道供所述抵接部穿入,使得所述拖把头能够下插至所述清洗腔中,所述限位件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活动可封堵或者打开所述清洗通道。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件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以能够避让所述拖把的移动路径或位于所述拖把上的抵接部的下方。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水位可视窗口,所述水位可视窗口由所述侧壁减薄而形成。
23.本技术提供一种拖把,包括:
24.拖把杆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拖把杆底部的拖把头,所述拖把头位于所述拖把杆的
一侧以能够插入拖把清洁装置的装置本体内;
25.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用于对所述拖把头进行清洗的清洗腔以及位于所述清洗腔上方、用于对所述拖把头进行挤干的挤干腔,所述挤干腔与所述清洗腔连通,以供所述拖把头由所述清洗腔进入所述挤干腔;
26.所述拖把上设有抵接部,所述装置本体内还设有限位件,所述抵接部用于与所述限位件抵接,以限制在所述挤干腔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所述拖把头下插至所述清洗腔中。
2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拖把,拖把伸入设有连通的清洗腔和挤干腔的拖把清洁装置中进行清洗或挤干操作时,拖把上的限位部与拖把清洁装置的装置本体内设置的限位件相抵接,从而拖把无法继续下移,使得拖把头无法下插至清洗腔中。因此,在对拖把头进行挤干的过程中,拖把头只能在挤干腔内上下插拔进行挤水,不会进入下方的清洗腔中,从而不会与清洗腔中存储的液体接触,保证了挤水的效果,提高了挤水的效率。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拖把杆内,且所述抵接部能够相对所述拖把杆向外伸出以凸出于所述拖把杆或向内缩回;当所述抵接部凸出于所述拖把杆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限位件抵接以将所述拖把头限位;当所述抵接部向内缩回时,所述抵接部避开所述限位件,使得所述拖把头能够下插至所述清洗腔中。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抵接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包括两个,位于所述拖把杆相对的两侧。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拖把杆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抵接部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的驱动机构。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拖把杆内的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沿所述拖把杆的轴向移动,当所述移动杆向靠近所述抵接部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向外挤压所述抵接部使所述抵接部凸出于所述拖把杆;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用于使所述抵接部复位向内缩回。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抵接部为所述拖把杆的底端或连接所述拖把杆和所述拖把头的连接头。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3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俯视图;
3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36.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37.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图5示出的结构的侧视剖切结构图;
39.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8是图7示出的拖把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1.图9是图7示出的拖把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1是图10示出的拖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
45.10、拖把;11、拖把杆;12、拖把头;13、连接头;
46.20、拖把桶;21、清洗腔;22、挤干腔;23、开口;24、条形槽;25、通孔;26、刮板;27、上盖;28、滚轮;29、水位警戒线;
47.30、限位件;31、导向斜面;32、容纳凹槽;33、操纵部;
48.40、导向件;41、滑槽;50、支撑架;60、隔板;61、清洗通道;70、驱动机构;71、拨钮;72、移动杆;73、弹性件;8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设有用于对拖把10的拖把头12进行清洗的清洗腔21以及位于清洗腔21上方、用于对拖把头12进行挤干的挤干腔22,挤干腔22与清洗腔21连通,以供拖把头12由清洗腔21进入挤干腔22;限位件30,用于限制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12下插至清洗腔21中。
54.应理解,拖把10包括拖把杆11以及连接于拖把杆11底端的拖把头12,具体地,拖把头12可以通过连接头13连接于拖把杆11的底部。拖把10插入拖把清洁装置前,需要将拖把头12翻转至拖把杆11的一侧,此时,拖把头12与拖把杆11处于平行状态,具体地,可以是拖把头12的长度方向与拖把杆11的轴线方向平行,或者是拖把头12的宽度方向与拖把杆11的
轴向方向平行,本技术对拖把头12的翻转方向和翻转方式不做限制。
55.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可以为拖把桶20,拖把桶20的顶部形成有开口23,该开口23可供拖把头12和拖把杆11穿过插入拖把清洁装置内进入挤干腔22或清洗腔21中。拖把桶20内的挤干腔22中还设有刮板26,用于对拖把头12上的擦拭物进行刮拭挤水,刮板26的对侧设有滚轮28,滚轮28通过抵接拖把头12上的擦拭物安装板向刮板26的方向挤压拖把头12,使得挤水效果更好。
5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清洗腔21位于挤干腔22的下方,清洗腔21中可以聚集清水,从而对插入其中的拖把头12进行清洗。在拖把头12清洗完毕后,将拖把头12上提至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以将拖把头12上的擦拭物挤干,方便用户进行下一次拖地作业。
57.可选地,清洗腔21中也可以设置刮板26,在清洗时刮擦擦拭物上的脏污,或者不设置刮板26,仅通过清水对擦拭物进行涮洗。
5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装置本体内设有用于清洗拖把头12的清洗腔21和挤干拖把头12的挤干腔22,挤干腔22和清洗腔21上下分布且相互连通,拖把头12在清洗腔21清洗完成后可以进入挤干腔22进行挤干操作。装置本体内设置的限位件30用于限制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12下插至清洗腔21中,当拖把头12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时,限位件30将拖把头12限位在挤干腔22中,拖把头12只能在挤干腔22内插拔进行挤干,而无法进入清洗腔21中,故在挤干的过程中,拖把头12不会与清洗腔21中存储的用于清洗拖把头12的液体(水或者清洁液)接触,保证了挤水的效果,提高了挤水的效率,也免去了用户频繁的进行排水、储水操作,便于用户使用。并且,拖把头12在清洗腔21中进行清洗操作时,限位件30不会对拖把头12的移动造成阻碍从而不会影响拖把头12的清洗过程。
5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清洗腔21和挤干腔22都位于同一腔体内,相比于现有的一些具有两个独立腔室的清洁装置,用户在切换拖把头12的清洁状态时(例如从清洗状态切换至挤干状态)不必将拖把头12拔出一个腔室再插入另一个腔室内,避免了拖把头12上擦拭物的水滴落在拖把清洁装置周围的情况,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60.具体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限位件30通过支撑拖把杆11的底端以限制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12下插至清洗腔21中。
61.拖把10插入装置本体内时,拖把头12翻转位于拖把杆11的一侧,将拖把杆11的底端暴露,在对拖把头12进行挤干操作时,用户通过握持拖把杆11上下移动使拖把头12在挤干腔22内上下移动进行挤干,当拖把杆11下移至其底端与限位件30抵接时,无法继续下移,从而将拖把头12限位。本技术利用拖把10上本身的结构与限位件30配合对拖把头12进行限位,结构更简单,更容易实现。
62.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件30固定设置于装置本体上,当拖把头12位于清洗腔21时,拖把10上的抵接部与限位件30错开,当拖把头12由清洗腔21进入挤干腔22时,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且拖把10上的抵接部位于限位件30的上方,以使限位件30限制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12下插至清洗腔21中。
63.在这里,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是指,在清洗腔21中进行清洗的拖
把头12在装置本体底部的投影与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的拖把头12在装置本体底部的投影位置错位,本技术对使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移动方式不做限制。
64.在这里,拖把10上的抵接部即为拖把杆11的底端,或者是位于拖把杆11底端连接拖把头12的连接头13。
65.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0固定设置于装置本体上,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用户通过移动拖把杆11调整抵接部与限位件30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清洗或挤干操作。当需要对拖把头12进行清洗操作时,使抵接部与限位件30错开,即不在限位件30正对的上方,因此拖把头12可以顺利地下插至清洗腔21中,不会被限位,并且在清洗腔21中时,抵接部与限位件30始终保持错开的位置关系,从而不会对清洗过程造成影响。当需要对拖把头12进行挤干操作时,先使拖把头12拔出清洗腔21,使抵接部相对于装置本体的高度高于限位件30相对于装置本体的高度,再改变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使抵接部位于限位件30上方,如此,当用户插拔拖把头12进行挤干操作时,限位件30通过抵接限位部将拖把头12限位在挤干腔22中,保证挤干操作的正常进行。
66.示例性地,装置本体呈长条形,用户改变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可以是沿装置本体的长度方向横向移动拖把头12,使得抵接部位于限位件30上方或错开。
67.可选地,用户也可以在装置本体内斜移拖把头12,同时改变拖把头1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和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达到切换清洗状态和挤干状态的目的。
68.示例性地,若用户对拖把头12进行完挤干操作后需要再次进入清洗腔21中进行清洗,反方向移动拖把头12,使抵接部与限位件30错开从而能够下插至清洗腔21中。
69.可选地,限位件30可以直接固定于拖把桶20的桶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安装结构间接安装在拖把桶20的腔体内,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70.可选地,如图3所示,限位件30与装置本体底部之间设有支撑架50,拖把头12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时,限位件30受到拖把10上抵接部的撞击,且撞击的方向朝向装置本体底部,通过设置支撑架50可以增强限位件30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
71.可选地,如图4所示,限位件30直接由装置本体底部向上延伸至清洗腔21上方,同样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72.如图1-图3所示,装置本体上设有用于容纳拖把10的拖把杆11的条形槽24,拖把杆11在条形槽24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带动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发生改变。
73.具体地,条形槽24与开口23连通,拖把10插入装置本体内时,拖把头12从开口23穿过,拖把杆11进入条形槽24中。条形槽24对拖把杆11的移动具有导向和限位作用,方便用户通过拖把杆11调整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
74.示例性地,装置本体顶部安装有上盖27,上盖27中空以形成前述开口23,并且条形槽24也由上盖27凹陷形成。
75.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此时拖把杆11位于条形槽24的最左端,抵接部与限位件30正对,限位件30可以对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12进行限位;当拖把杆11位于条形槽24的最右端时,抵接部与限位件30错开,拖把头12可以下插至清洗腔21中进行清洗操作。
7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装置本体上沿拖把头12的移动方向滑动设置有导向件40,导向件40与拖把10的拖把杆11连接,用于对拖把杆11的移动进行导向,方便拖把头12在清洗状态和挤干状态之间切换时在水平方向上位置的改变,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77.具体地,如图4所示,导向件40设于条形槽24内,条形槽24内还设置有滑槽41,导向件40滑接于滑槽41内,通过在滑槽41内滑动实现引导拖把杆11的移动。
78.进一步地,滑槽41的两端还可以设置锁止机构,将移动到滑槽41两端的导向件40固定,从而将拖把杆11固定,使得拖把头12的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也固定,如此,用户在清洗或挤干拖把头12进行插拔操作时抵接部的水平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在挤干时拖把头12不会误插入清洗腔21中,在清洗时抵接部也不会与限位件30相对被限位。
79.如图4所示,导向件40上朝向拖把杆11的位置设有凹陷,拖把杆11由凹陷的开口进入凹陷,以与导向件40连接。示例性地,导向件40的凹陷为圆形,与拖把杆11的形状匹配。拖把杆11通过开口进入凹陷中,但拖把杆11的周向不与导向件40接触,即凹陷的半径大于拖把杆11的半径,使得用户在上下移动拖把杆11时,拖把杆11不会受到导向件40给它的阻力,不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80.导向件40除了在水平方向上改变拖把头12的位置对拖把杆11的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沿装置本体的深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拖把杆11也有限位作用,避免了拖把杆11上下插拔时倾斜,使拖把头1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
81.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40可以是滑块,拖把杆11上设置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容纳槽,拖把杆11上下插拔时,滑块在容纳槽内滑动,同样能够防止拖把杆11发生倾斜;并且滑块设于装置本体内的滑槽41内,对拖把杆11的移动进行导向。
82.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限位件30的支撑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拖把10上的抵接部的容纳凹槽32。
83.示例性地,拖把10上的抵接部为连接头13,连接头13为万向连接轮,容纳凹槽32由限位件30的支撑面向内凹陷形成,为弧形凹陷,与万向连接轮的形状匹配,对连接头13进行限位。
8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容纳凹槽32,抵接部与限位件30抵接时位于容纳凹槽32内,容纳凹槽32对位于其内的抵接部有限位作用,防止抵接部与限位件30表面抵接时出现打滑的情况,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不便。
85.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限位件30的支撑面还包括用于将抵接部引导至容纳凹槽32内的导向斜面31,导向斜面31远离容纳凹槽32的一端向装置本体的底部方向倾斜。
86.在本实施例中,拖把头12从清洗腔21进入挤干腔22中时,可以直接在装置本体内斜移拖把头12,使拖把10的抵接部与导向斜面31相抵接并沿导向斜面31的倾斜方向移动直至进入容纳凹槽32内,导向斜面31的导向作用使得用户无需手动对准容纳凹槽32的位置,方便用户进行斜移的操作。
87.图6是图5示出的结构的侧视剖切结构图,如图6所示,连接头13抵接在限位件30的支撑面上,限位件30和支撑架50的设置对拖把头12没有影响,使得清洗和挤干时拖把头12可以在装置本体内正常插拔。
8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限位件30活动设置于装置本体上,当拖把头12由清洗腔21向挤干腔22移动时,限位件30避开拖把头12的移动路径,当拖把头12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时,限位件30位于拖把10上的抵接部的下方,以使限位件30限制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12下插至清洗腔21中。
89.具体地,限位件30在装置本体内位置可调,当拖把头12在清洗腔21中上下插拔进
行清洗时或者拖把头12上移拔出清洗腔21进入挤干腔时,限位件30处于的位置不会阻碍拖把头12以及拖把杆11的移动;当拖把头12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时,限位件30能够被移动并固定至位于拖把10上抵接部下方的位置,使得限位件30在拖把头12在下插时与抵接部与抵接,使拖把头12无法继续下插至清洗腔21中。
90.在本实施例中,拖把头12通过沿装置本体的深度方向上下移动切换清洗状态和挤干状态,而活动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限位件30在拖把头12进行清洗时能够固定于不阻碍拖把头12和拖把杆11移动的位置,在拖把头12进行挤干时,又能被固定于抵接抵接部的位置,用户只需要调整限位件30的位置即可在装置本体内进行清洗操作或挤干操作,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91.可选地,限位件30与操纵部33相连,操纵部33用于调节限位件30的位置,以使限位件30避开拖把头12的移动路径或位于拖把10上的抵接部的下方。
92.通过设置操纵部33,可以方便用户进行限位件30位置的调节。
93.图7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操纵部33通过装置本体的侧壁上开设的通孔25穿出至装置本体外侧。
94.操纵部33通过通孔25穿出至装置本体的外侧,即用户可以在装置本体外侧调整限位件30的位置,使限位件30位于避开拖把头12的移动路径的位置或者能够支撑抵接部的位置,用户在调整限位件30的位置时更加方便,不必在装置本体内进行调整。
95.图8是图7示出的拖把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示出的拖把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装置本体内相对间隔设置有两个隔板60,两个隔板60之间的间隙形成清洗通道61供抵接部穿入,使得拖把头12能够下插至清洗腔21中,限位件30相对于装置本体活动可封堵或者打开清洗通道61。
96.具体地,隔板60由装置本体的底部向上延伸至挤干腔22中,当限位件30打开清洗通道61时,限位件30避让拖把头12和拖把杆11的移动路径,拖把杆11和抵接部能够进入清洗通道61中,使得拖把头12可以下插至清洗腔21中进行清洗操作;当限位件30封堵清洗通道61时,限位件30在清洗通道61的顶部支撑抵接部使抵接部和拖把杆11无法进入清洗通道61中,从而拖把头12不会下插至清洗腔21中,可以对拖把头12进行挤干操作。
97.通过清洗通道61与限位件30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切换拖把头12的清洗状态。
98.可选地,限位件30转动连接或滑动连接于装置本体内,以能够避让拖把10的移动路径或位于拖把10上的抵接部的下方。
99.具体地,限位件30转动连接于一隔板60的顶部,当拖把头12需要进行挤干时,限位件30位于相对的两隔板60之间,以封堵清洗通道61;当拖把头12需要进行清洗时,通过操纵部33使限位部逆时针旋转90
°
与隔板60平行,以打开清洗通道61。
100.具体地,限位件30可以向装置本体外滑动,或者向隔板60的左右两侧滑动以打开清洗通道61。
101.通过上述设置,结构简单,方便用户进行限位件30位置的调整以打开或封堵清洗通道61。
102.如图1所示,装置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水位可视窗口,水位可视窗口由侧壁减薄而形成,水位可视窗口范围内设有水位警戒线29。
103.水位警戒线29为可在清洗腔21中存储的水的深度的最大值,装置本体内的水位不
超过水位警戒线29时,可以保证拖把头12被限位件30限位在挤水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时不会与下方的水接触,保证挤水效果。由于水位可视窗口处的壁厚较薄,透光性更好,用户可以在装置本体外侧清楚地看到内部的水位,不会出现水位过高影响挤干操作的情况。
104.并且水位可视窗口由装置本体的侧壁(例如拖把桶20的桶壁)磨薄形成,无需在侧壁上开孔安装透明塑料作为可视窗口区,加工更加方便,节约了成本。
105.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示出的拖把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拖把,包括:
106.拖把杆11以及活动连接于拖把杆11底部的拖把头12,拖把头12位于拖把杆11的一侧以能够插入拖把清洁装置的装置本体内;
107.装置本体内设有用于对拖把头12进行清洗的清洗腔21以及位于清洗腔21上方、用于对拖把头12进行挤干的挤干腔22,挤干腔22与清洗腔21连通,以供拖把头12由清洗腔21进入挤干腔22;
108.拖把10上设有抵接部,装置本体内还设有限位件30,抵接部用于与限位件30抵接,以限制在挤干腔22中进行挤干操作的拖把头12下插至清洗腔21中。
1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拖把,拖把10伸入设有连通的清洗腔21和挤干腔22的拖把清洁装置中进行清洗或挤干操作时,拖把10上的限位部与拖把清洁装置的装置本体内设置的限位件30相抵接,从而拖把10无法继续下移,使得拖把头12无法下插至清洗腔21中。因此,在对拖把头12进行挤干的过程中,拖把头12只能在挤干腔22内上下插拔进行挤水,不会进入下方的清洗腔21中,从而不会与清洗腔21中存储的液体接触,保证了挤水的效果,提高了挤水的效率。
110.可选地,拖把10上的抵接部可以是拖把杆11的底端或者连接拖把杆11和拖把头12的连接头13。用户通过在装置本体内移动拖把10使得抵接部和限位件30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以实现对拖把头12的限位。
1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抵接部设于拖把杆11内,且抵接部能够相对拖把杆11向外伸出以凸出于拖把杆11或向内缩回;当抵接部凸出于拖把杆11时,抵接部与限位件30抵接以将拖把头12限位;当抵接部向内缩回时,抵接部避开限位件30,使得拖把头12能够下插至清洗腔21中。
112.当抵接部向内缩回时,未凸出于拖把杆11,限位件30不会对拖把杆11和拖把头12的移动造成阻碍;当抵接部凸出于拖把杆11时,相当于增加了拖把杆11的直径,在拖把杆11移动时被限位件30抵接,从而将拖把头12限位。
113.本实施例通过在拖把杆11上设置活动的抵接部,可以通过调整抵接部相对于拖把杆11的位置进行清洁状态的切换,既能够进行清洗操作,又能够进行挤干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114.限位件30固定于装置本体上,具体地,限位件3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两个隔板60,两个隔板60之间的间隙形成清洗通道61。当抵接部未凸出于拖把杆11时,拖把杆11能够进入清洗通道61中使拖把头12可以下插至清洗腔21中进行清洗;当抵接部凸出于拖把杆11时,拖把杆11在下移的过程中抵接部抵接于隔板60的顶部,使得拖把杆11无法再进入清洗通道61中,从而将拖把头12限位可进行挤干操作。
115.具体地,如图10所示,抵接部包括凸起80,凸起80包括两个,位于拖把杆11相对的
两侧。如此,当两个凸起80均凸出于拖把杆11时,与两个隔板60的顶部分别抵接,对拖把头12进行限位,限位结构更加稳定。
1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拖把杆11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抵接部向外伸出或向内缩回的驱动机构70。通过驱动机构70,用户可以方便的调整抵接部相对于拖把杆11的位置,方便用户的操作。
117.具体地,如图11所示,驱动机构70包括设于拖把杆11内的移动杆72,移动杆72能够沿拖把杆11的轴向移动,当移动杆72向靠近抵接部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向外挤压抵接部(例如凸起80)使抵接部凸出于拖把杆11;驱动机构70还包括弹性件73,弹性件73用于使抵接部复位向内缩回。
118.具体地,抵接部在需要复位时,移动杆72向远离抵接部的方向移动,逐渐减小对抵接部的挤压,抵接部在弹性件73的作用下复位;或者,抵接部在复位向内缩回的过程中,向远离自身的方向推动移动杆72,使得抵接部能够缩回拖把杆11内。
119.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拖把杆11上还滑动设有拨钮71,拨钮71与移动杆72连接,可以带动移动杆72沿拖把杆11轴向上下移动,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120.当向下拨动拨钮71带动移动杆72向下移动时,即向靠近抵接部的方向移动,移动杆72逐渐插入相对的两个凸起80之间,向外挤压凸起80使凸起80向外伸出从而能够凸出于拖把杆11;当向上拨动拨钮71带动移动杆72向上移动时,即向远离抵接部的方向移动,凸起80在弹性件73的作用下向内缩回使得两个凸起80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最终完全缩回拖把杆11内不会凸出于拖把杆11。
121.具体地,如图11所示,移动杆72靠近凸起80的一端呈倒三角型,因此移动杆72在逐渐伸入凸起80之间时能够向外挤压凸起80,并且伸入的过程会比较顺畅,用户在拨动拨钮71时不会有卡顿的感觉。
122.示例性地,弹性件73为绕设在凸起80外周的弹簧,当凸起80凸出于拖把杆11时,弹簧处于蓄力状态。
12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