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快充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扫地机器人是灵活可自主移动的,它供电多采用铁锂电池或者三元锂电池,现有的充电都需要长达4个小时的充电时长,因此扫地机器人需要长时间充满电后,才能开始作业,极大的影响了清扫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安全可靠、充电速度快的快充电路。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快充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和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输入电压,经二极管d1、电阻r9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连接,向充电管理芯片供电,所述适配器通过防倒灌电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2脚、第3脚的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4脚连接充电截止电压模块,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3脚和第1脚、第24脚连接电流控制模块。
6.所述防倒灌电路包括mos管q1和mos管q2,所述mos管q1与所述mos管q2串联, mos管q1与电容c6一端、电容c5一端、mos管q2一端经电阻r4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8脚acdrv端,mos管q1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mos管q2另一端经电阻r3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7脚cmsrc端,所述mos管q2的第三端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6脚acp 端,所述mos管q2的第三端经电阻r1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5脚acn端、第2脚、第 3脚pvcc端。
7.所述适配器经二极管d1、电阻r9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4脚avcc端。
8.所述连接器j1、连接器j2并联电阻r2和电容c9,经电阻r11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 18脚ovpset端,电阻r11经电阻r14、电容c19接地。
9.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2脚vref端经电容c10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3脚iset端经电阻r7、电阻r8分别接vref端和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 17脚acset端,经电阻r10、电阻r12分别接vref端和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4脚avcc端经电容c16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1脚ttc端经电容c17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0脚ts端经电阻r15接vref端,经电阻r16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9脚stat端,经二极管d2、电阻r19接vref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的第23脚pgnd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0脚agnd端分别接地。
10.所述充电截止电压模块包括vbat端经电阻r17、电阻r18一端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的第14脚fb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
11.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5脚srn端接mos管q3一端和连接器j4、连接器j5,所述
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6脚srp端经电阻r6接mos管q3一端和连接器j4、连接器 j5,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脚、第24脚sw端经电感l1与电阻r6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脚、第24脚sw端经电容c14与第21脚st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20脚经电容c15分别接地22脚pgng端和接地。
12.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9脚经电阻r5接mos管q3,mos管q3一端、电容c8一端接连接器j3。
13.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sc89171。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快充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和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输入电压,经二极管d1、电阻r9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连接,向充电管理芯片供电,所述适配器通过防倒灌电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2脚、第3脚的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4脚连接充电截止电压模块,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3脚和第1脚、第24脚连接电流控制模块。
16.本实用新型的快充电路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充电电流,从而缩短扫地机的充电时长;同时,本方案通过设置充电截止电压可以给不同规格电池充电、可以在4-24v 宽输入电压下给电池充电,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一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快充电路,包括充电管理芯片u1和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输入电压,经二极管d1、电阻r9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连接,向充电管理芯片供电,所述适配器通过防倒灌电路与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2脚、第3脚的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4脚连接充电截止电压模块,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3 脚和第1脚、第24脚连接电流控制模块。
20.所述防倒灌电路包括mos管q1和mos管q2,所述mos管q1与所述mos管q2串联, mos管q1与电容c6一端、电容c5一端、mos管q2一端经电阻r4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8脚acdrv端,mos管q1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mos管q2另一端经电阻r3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7脚cmsrc端,所述mos管q2的第三端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6脚acp 端,所述mos管q2的第三端经电阻r1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5脚acn端、第2脚、第 3脚pvcc端。其中电容c7、电容c3、电容c4组成滤波电路。
21.所述适配器经二极管d1、电阻r9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4脚avcc端。
22.所述连接器j1、连接器j2并联电阻r2和电容c9,经电阻r11接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 18脚ovpset端,电阻r11经电阻r14、电容c19接地。
23.连接器j1为适配器输入端,连接器j2/连接器j5接地,连接器j3即防倒灌后的适配
器电压,连接器j4电池输出端,接电池。
24.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2脚vref端经电容c10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3脚iset端经电阻r7、电阻r8分别接vref端和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 17脚acset端,经电阻r10、电阻r12分别接vref端和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4脚avcc端经电容c16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1脚ttc端经电容c17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0脚ts端经电阻r15接vref端,经电阻r16接地,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9脚stat端,经二极管d2、电阻r19接vref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23脚pgnd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0脚agnd端分别接地。
25.在vbat和gnd端接入电池(电池电压压需小于电池满充电压),将vbus和gnd接入直流电源,vbus电压需满足正常输入条件,即ovp(最大输入电压)》vbus》uvp(最小输入电压)且vbus》vbat+200mv,iset pin电压》120mv(芯片使能条件),此时led亮,电池充电开始。
26.所述充电截止电压模块包括vbat端经电阻r17、电阻r18一端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 u1的第14脚fb端,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
27.通过设置截止电压可以给1至4节电池充电(1节电池默认4.2v),电池充电截止电压由vbat到agnd间的分压电阻决定:v充电截止电压=2.1v*(r17+r18)/r18。
28.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5脚srn端接mos管q3一端和连接器j4、连接器j5,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6脚srp端经电阻r6接mos管q3一端和连接器j4、连接器 j5,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脚、第24脚sw端经电感l1与电阻r6一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脚、第24脚sw端经电容c14与第21脚st端连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20脚经电容c15分别接地22脚pgng端和接地。
29.1脚/24脚作为升压电路输出,16/15脚接充电电流检测电阻正负极测得充电电流,芯片将测得充电电流与设置充电电流比较并控制1/24脚输出实现控制充电电流的功能。充电电流可由iset脚电压及r6共同决定:i=v
iset
/(20*r6)。
30.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第19脚经电阻r5接mos管q3,mos管q3一端、电容c8一端接连接器j3。
31.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型号为sc89171。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