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成孔模件及预制构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板状结构的预制构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工出预留孔,从而方便在搭建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对板状预制构件进行支护。
3.现有技术中,通常根据预留孔的纵向位置安装固定横梁,根据预留孔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套筒和固定板(或套筒、丝扣和固定板),根据预留孔的横向位置将安装有套筒的固定板安装至横梁上合适的位置并固定,之后对各部件做细微调整使得套筒紧密贴合于模台。然后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养护,即可形成具有预留孔的混凝土板块,正例如申请号为201710968637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可拆卸模具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4.另一种方式是,在成型模具的模台上预先固定若干成孔模件,然后直接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养护,在预制构件完成成型后,直接将预制构件从成型模具中吊起,成孔模件在预制构件吊起的过程中完成与预制构件的脱模,例如申请号为202110175967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的方案,该方案的成孔模件的骨架与柔性层之间具有很强的连接强度,能够抵抗预制构件脱模过程中的拔力。
5.然而,对于小批量的预制构件生产而言,设计不同尺寸的成孔模件,需要对应设计制造相匹配的骨架,并开模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加工不同尺寸的成孔模件,需要单独开模加工骨架,导致成本过高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的成孔模件,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成孔模件的抗拔性能。
8.2.技术方案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成孔模件,包括骨架和柔性层,所述骨架包括金属材质的骨干,以及设置在所述骨干上,并沿所述骨干的轴线方向排布的若干个加强结构;所述柔性层形成于所述骨架上,且所述柔性层的外径从顶端至底端逐渐增大;所述骨干的下端露出于所述柔性层的底端面并形成为连接部,所述骨干至少在连接部上开设有外螺纹。
11.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环,所述加强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骨干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结构为环绕所述骨干周向设置的至少3个加强凸块,所述加强凸块与所述骨干为车削加工形成的一体结构。
13.进一步地,在一个加强结构中,所有的所述加强凸块均匀分布在所述骨干的周向
上。
14.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加强结构均匀地分布在所述骨干的轴向上。
15.进一步地,沿着所述骨干的轴线,自靠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至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相邻所述加强结构的间距逐渐增大。
16.进一步地,所述骨干的外侧壁自其顶部至其底部,均开设有外螺纹。
17.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层的底部形成有圆台形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外侧壁的倾斜度大于所述柔性层外侧壁的倾斜度。
18.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层的底部设置有圆台形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柔性层之间形成有台阶结构,所述骨干的下端露出于所述突出部的底端面设置。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包括底模,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模上的若干边模,若干所述边模与所述底模围成预制构件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在所述预制构件上形成预留孔的成孔模件,所述成孔模件为上述的成孔模件。
20.3.有益效果
2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的成孔模件,包括骨架和柔性层,骨架包括金属材质的骨干,以及设置在骨干上,并沿骨干的轴线方向排布的若干个加强结构;柔性层形成与骨架上,且柔性层的外径从顶端至底端逐渐增大;骨干的下端露出于柔性层的底端面并形成为连接部,骨干至少在连接部上开设有外螺纹;因此,金属材质的骨架可通过车削加工的方式形成特定的形状,同时加强结构可以通过焊接、车削加工等方式形成于骨干上,不需额外开模,能够满足多尺寸小批量的成孔模具加工,极大地节约了成本。
23.(2)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结构为加强环,加强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骨干上;同时,沿着骨干的轴线,自靠近连接部的方向至远离连接部的方向,相邻加强结构的间距逐渐增大;因而能够提高骨架与柔性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成形模件整体的抗拔性能。
24.(3)本实用新型的成型模具,其预制构件的成型腔内设置有上述的成孔模件,因而能够在花费较低成本的前提下,完成小批量多尺寸的预制构件的成型加工,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成孔模件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成孔模件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成孔模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
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0.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由若干个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和浇筑后形成。为完成对两个或多个预制构件的拼接和浇筑,预制构件通常在靠近其边沿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个预留孔。该预留孔一般贯穿预制构件的厚度方向设置,且该预留孔用于与螺杆配合,以将预制构件与支架固定,之后再将固设在预设位置处的两个或多个预制构件现浇固定。
31.然而,预制构件的尺寸、大小,以及预留孔的尺寸、位置、形状,均有可能根据装配式建筑样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此时,用于加工预留孔的成孔模具也需要更换尺寸、大小,导致成孔模具的骨架也要作出适应性的调整。而塑钢材质的骨架,或者是玻璃钢材质的骨架通常需要注塑/注射成型,调整骨架的大小、形状时需要单独开模,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小批量多尺寸的成孔模具的加工。
3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成孔模件,该成孔模件包括骨架和柔性层200。其中,骨架包括金属材质的骨干,以及设置在骨干上的若干个加强结构,骨干的底端为连接部,连接部用于将成孔模件固定安装在底模上;柔性层200形成于骨架上,且将骨架除连接部以外的部分包裹住。
33.在本实施方式中,骨架为金属材质制成,例如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等;因而本实施方式的骨架可通过车削加工的方式制造,不需额外开模,能够较大程度的节约成本。此外,设置在骨架上的加强结构能够提高骨架与柔性层2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成孔模件整体的抗拔性能。
34.实施例1
35.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孔模件包括骨架和柔性层200。其中,骨架包括骨干,以及设置在骨干上的若干个加强结构,骨干可为金属材质,从而方便于车削加工,骨干的底端上设置有连接部131,该连接部131与骨干可以为一体结构,连接部131上可以开设有外螺纹,用于与底模上开设有内螺纹的安装孔配合。
36.柔性层200通过注胶的方式形成在骨架上,且将骨架上除了连接部以外的部分包裹住,即骨架底端的连接部露出于柔性层200的底端设置。柔性层200可以是胶体材料制成,特别是硅胶材料,或是橡胶材料,且柔性层200可以通过注胶的方式形成并包裹在骨架210上;此外,柔性层也可以是软性塑胶材质制成,例如tpu、tpe、tpr、tpv、cpe。
37.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可以为加强环131,该加强环131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骨干上。更具体的,加强环131可以是金属垫圈。在加工骨架时可以将金属垫圈套在骨干上,并将金属垫圈放在设计的位置处,之后,将金属垫圈的内圈与骨干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38.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环131可以设置为若干个,例如1个、2个、3个,或更多个。当加强环131设置为3个以上时,3个以上的加强环131可以沿着骨干的轴线均匀分布。
39.当然,3个以上的加强环131也可以不均匀分布,特别是当柔性层200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状时,沿着骨干的轴线,自靠近连接部一端至远离连接部一端的方向上,相邻加强环131的间距逐渐增大。因此,使得沿骨干的轴线上,加强环131设置的密集程度与柔性层所用胶料的用量呈正相关,从而提高成孔模具的整体强度。
40.此外,沿着骨干的轴线,自靠近连接部一端至远离连接部一端的方向上,加强环
131的外径逐渐减小,以适配“上小下大”圆台形状的柔性层200。
41.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层200可以是圆台结构,且柔性层200的外径从顶端至底端逐渐增大,即上述的“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状。在成型模具中,由于成孔模件固定在模台上,且成孔模件直径较小的一端背向模台设置,使得预制构件上,其预留孔在上表面的内径小于预留孔在下表面的内径。
42.应当强调的是,由于需要安装预埋件,在成型模具中,预制构件的上表面通常作为内立面;因此,在本实施例将柔性层200设置为外径从顶端至底端逐渐增大的圆台形状,一方面能够提高脱模的方便性,另一方面能够在预制构件上形成“内小外大”的预留孔结构,提高预制构件的防水性能。
43.进一步地,柔性层200的底部可以形成有圆台形状的突出部220,该突出部220外侧壁的倾斜度可以大于柔性层200外侧壁的倾斜度。使得预制构件加工完成后,预留孔孔壁的坡度小于扩口孔壁的坡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预制构件的防渗漏能力。
44.此外,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柔性层200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圆台形状的突出部220,突出部220与柔性层200之间形成有台阶结构。当然,当柔性层200的底部设置有突出部220时,骨干的下端可以露出于突出部220的底端面设置。
45.当突出部220与柔性层200之间形成有台阶结构时,骨干在与台阶结构的台面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为加强环131时,加强环131的上环面可以与台阶结构的台面大致平行,从而提高成孔模件整体的强度。
46.柔性层200在骨架上端以上的部分为头部210,头部210的高度可以大于突出部220的高度,从而提高骨架上端与预制构件内立面的距离,当预制构件与成孔模具脱模时,头部210能够吸收预制构件施加给成孔模具的拔力,并发生形变,从而防止骨架的上端将柔性层200的顶部刺破。
4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的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包括底模,以及设置在底模上的若干个边模,底模与若干个边模共同形成为预制构件的成型腔。成型腔中可以设置有若干个成孔模件,该成孔模件为本实施例中的成孔模件,用以在预制构件上形成若干个预留孔。
48.实施例2
49.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骨干的外侧壁上,自其顶部至其底部,均开设有外螺纹。具体的可以在车削加工形成骨干后,在骨干上车加工出外螺纹,并将外螺纹从连接部一直延伸至骨干的顶端,形成为类似于螺杆的结构。
50.当骨干的外侧壁自其顶部至其底部均开设有外螺纹时,柔性层200的胶料在浇筑时能够进入螺纹的纹路中,从而提高柔性层200与骨干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柔性层200与骨架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成孔模件整体的抗拔性能。
51.实施例3
52.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可以为环绕骨干周向设置的至少3个加强凸块132,例如可以是3个、4个、6个,或是更多个。
53.加强凸块132与骨干之间,可以为车削加工形成的一体结构;此外,也可以在车削加工形成为骨干之后,再将若干加强凸块13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骨干上,以形成加强结构。
54.在同一加强结构中,3个以上的加强凸块132可以均匀地分布在骨干的周向上,从而提高柔性层200与加强结构之间受力的平衡,防止加强凸块132将柔性层刺破。
55.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