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排水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6  1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相关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窗排水构件。


背景技术:

2.门窗在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室内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在下雨天,门窗下框架与门窗之间的间隙会产生积水,若不能及时排出积水,积水将渗透进室内,或是产生异味,滋生细菌,现有门窗会在门窗与框架上安装密封条以防止积水渗入,但密封条长时间使用后会老化,导致密封失效,因此需要设置排水结构将积水排出,例如现有的门窗会通过在门窗框架外侧开孔,将积水排出,然而这样的排水方法会影响门窗整体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排水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门窗排水构件,包括排水盒,所述排水盒顶面设有泄水口,所述排水盒内部设置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底面设有排水流道,所述排水流道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排水盒底面,所述蓄水腔向上与所述泄水口相连通,所述蓄水腔向下与所述排水流道相连通。
5.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将门窗排水构件安装进门窗框架中,当门窗下框架与门窗之间缝隙中有积水时,积水将顺着排水盒顶面的泄水口流进蓄水腔中,随后经过与蓄水腔连通的排水流道排出积水,积水从门框内部排出,使用此技术方案无须在门框上开孔即可实现积水的排出,既保证了门框的整体美观,也保证了室内的环境卫生。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盒包括上盖、蓄水盒与排水扁管,所述上盖连接于所述蓄水盒的顶侧,所述排水扁管连接于所述蓄水盒的底侧,所述泄水口设置在所述上盖的顶面,所述蓄水腔位于所述蓄水盒内,所述排水流道位于排水扁管内。排水盒整体为上下结构,蓄水腔上下连通泄水口和排水流道,提高积水排出的顺畅性,使积水及时排出。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扁管沿左右方向延展,所述排水扁管宽度小于所述蓄水盒宽度,所述排水扁管靠近所述蓄水盒底面的前侧或后侧。排水扁管为窄长状并设置在蓄水盒底面的一侧,使蓄水室在宽度方向上留出足够空间,避免门窗在动作时,排水构件与门窗或其他构件产生干涉,影响门窗原有功能,起避让作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扁管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加强筋的前后两侧壁与所述排水流道前后两侧壁相抵。由于排水孔沿左右方向延展,当延展长度较长时,排水扁管中心轴部分强度较低,设置加强筋可增加排水扁管中间部分的强度。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上端面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泄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上,所述泄水口沿前后方向延展,在左右方向上等距离排布有
多个。窄长状泄水口利于阻挡体积较大的物体进入排水腔,避免造成堵塞,多个泄水口则保证了排水量,使积水及时排出。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相对的两侧边上设置限位缺口,所述蓄水盒内侧壁在对应所述限位缺口位置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形状大小与所述限位缺口形状相适配。凸台与缺口相匹配,防止上盖与蓄水盒发生相对移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下端面设置有卡块,所述上盖与所述蓄水盒装配时,所述卡块外侧壁与所述蓄水盒内侧壁相抵,限制上盖移动,从而进一步增加上盖与蓄水盒的连接稳定性。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限位凸台的上端面开有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安装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门窗排水构件与门窗框架安装配合。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窗排水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蓄水盒与排水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门窗排水构件的仰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门窗排水构件与门窗框架装配示意图。
19.附图中:100-上盖、110-第一限位凸台、120-泄水口、130-卡块、140-限位缺口、200-蓄水盒、210-蓄水腔、220第二限位凸台、300-排水扁管、310-加强筋、320-排水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21.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门窗排水构件,包括排水盒,所述排水盒顶面设有泄水口120,所述排水盒内部设置有蓄水腔210,所述蓄水腔210底面设有排水流道320,所述排水流道320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排水盒底面,所述蓄水腔210分别与所述泄水口120和所述排水流道320相连通。
22.如图1所示,所述上盖100、蓄水盒200与排水扁管300可以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当门窗排水构件堵塞时,可便捷拆散排水构件,疏通清理泄水口120、蓄水腔210和排水流道320。其中,蓄水盒200与排水扁管300之间可通过设置卡扣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为一体式结构。
23.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10上方设置有泄水口120,所述泄水口120沿前后方向延伸,沿左右方向等距离设置。可以知道的,泄水口120可以设置为沿左右方向延伸,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设置有多个。
24.此外,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10下端面设置有卡块130,可以知道的,通过卡块130侧壁与蓄水腔210内壁相抵,从而限制上盖的移动,从而进一步固定上盖100与蓄水盒200的连接,提高上盖100与蓄水盒200连接稳定性,可选的,当卡块130数量为一个,该卡块130与蓄水腔210内侧壁中轴线位置相抵,卡块130沿左右方向延展且侧壁与蓄水腔210内壁接触面应尽可能大,当卡块130数量为多个时,所有卡块130的侧壁都与蓄水腔210的内侧壁相抵,第一个卡块130与最后一个卡块130间距尽可能大,在两个卡块130之间的卡块130等距排布。
25.如图3所示,所述排水扁管300的宽度小于蓄水盒200的宽度,所述排水扁管300设置在蓄水腔210底部靠近前侧或后侧可以知道的,排水扁管300与蓄水腔210连接处易产生积水,对排水功能的实现有一定影响,因此,排水扁管300与蓄水腔210连接处应设置为倒角结构,便于积水更完全从排水流道320排出,减少积水。
26.此外,所述蓄水腔210对应所述上盖100限位缺口的位置开有第二限位凸台220,可以知道的,第二限位凸台220的作用是与所述上盖100的限位缺口140配合从而固定上盖100,因此所述第二限位凸台220仅需与限位缺口140相卡接即可,第二限位凸台220上端面不必要与所述上盖100上端面平齐。
27.此外,所述排水构件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台220上的安装孔实现与门窗框架的固定连接,可以知道的是,安装孔可以是螺纹孔,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将门窗框架与排水构件固定连接,安装孔也可以是平滑通孔,通过螺栓螺母的形式对门窗框架与排水构件进行固定连接,优选地,排水构件堵塞时需要拆卸,螺纹孔内螺纹若磨损则无法将排水构件与门窗框架固定稳定,使用螺栓螺母连接则可以通过更换螺栓螺母配件解决滑牙的问题,因此优选螺栓螺母连接。
28.如图4所示,所述排水扁管300内设置有加强筋310,可以知道的,所述门窗排水构件沿左右方向延展,当延展长度较长时,排水扁管300中间部位强度较低,使用时间长容易变形,因此在中间沿竖直方向设置一条加强筋310,加强排水扁管300中间部位的强度,可选的,加强筋310的数量可以为多条,均匀分布在排水扁管300内,优选的,由于排水流道320较窄,若加强筋310数量多将导致排水流道320长度减小,排水量降低的同时增加排水流道320堵塞的可能性,因此加强筋310数量优选为一条。
29.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门窗排水构件竖直安装在门窗下框架内部,当门窗有积水时,积水流向排水构件的泄水口120,积水顺着泄水口120流进蓄水腔210,通过蓄水腔210底面的排水流道320将积水排出。详细的,所述上盖100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110,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00用于将上盖100嵌入门窗框架内对排水构件进定位,安装进入时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10上端面与所述门窗框架表面平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10的作用是填补排水构件与门窗框架安装的间隙,使第一限位凸台110与门窗框架表面平齐,所述第一限位凸台110的上端面可以低于门窗框架的上表面,利于积水排出。
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
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