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刮洗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千家万户告别泥瓦房住进了楼房,屋内地板采用瓷砖或木地板装修,为了保证地板清洁,需经常使用拖把进行拖地,拖完地后采用拖把刮洗装置对拖把进行清洁。
3.现有的拖把刮洗装置包括承载件和间隔设置于承载件上的多个刮条,拖把头在水中涮洗后在多个刮条上进行刮刷,即可将拖把头清洁干净。然而,在上述刮刷过程中,当拖把头离开一个刮条时,拖把头会相对于拖把刮洗装置发生震颤颠簸,导致拖把的刮洗过程不顺畅,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刮洗装置,旨在解决采用现有的拖把刮洗装置对拖把进行清洁的过程中,当拖把头离开一个刮条时,拖把头会相对于拖把刮洗装置发生震颤颠簸,导致拖把的刮洗过程不顺畅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刮洗装置,包括:承载件;多个刮挤件,设置于承载件上,多个刮挤件均用于与拖把的擦拭面抵接,以在拖把相对于承载件移动时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挤;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的刮挤部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相接或重叠,投影面平行于拖把的移动方向且垂直于多个刮挤件的刮挤部所在的平面;或者,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之间的空隙中设有支撑件,支撑件靠近拖把的擦拭面的一端为支撑端,支撑端用于支撑拖把的擦拭面,以阻挡擦拭面的边沿进入空隙。
7.可选地,当多个刮挤件设置为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的刮挤部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相接或重叠时,各个刮挤件的刮挤部的形状为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条状、v形、倒v形、w形、m形、锯齿形、弧形、波浪形、田字形和米字形中的任一或任意组合。
8.可选地,刮挤件为刮板,刮板的板面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设置,以将拖把中被刮挤出来的污物向远离擦拭面的方向引导。
9.可选地,刮洗装置还包括清洗区和位于清洗区上方的挤干区,多个刮挤件设置于承载件上对应挤干区的位置。
10.可选地,承载件上对应清洗区的位置设有刮洗件,刮洗件用于在拖把进入清洗区并相对于承载件移动的过程中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洗。
11.可选地,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洗件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
12.可选地,刮洗装置还包括与承载件相对设置的限位架,清洗区和挤干区位于承载件和限位架之间,刮挤件到限位架的距离小于刮洗件到限位架的距离。
13.可选地,承载件为框架结构。
14.可选地,承载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和连接在两个第一边框之间的两个第二边框;承载件还包括连接任意两个边框的加强柱。
15.可选地,加强柱连接两个第一边框,各个刮挤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边框上,各个刮挤件均与加强柱连接。
16.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刮洗装置对拖把进行刮洗清洁,利用刮挤件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挤压,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承载件对刮挤件进行承载,刮挤件抵顶拖把的擦拭面,从而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挤。在该刮洗装置中,由于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相接或重叠,则拖把的擦拭面在移动离开一个刮挤件时或在离开一个刮挤件之前便与下一个刮挤件进行接触,这样,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多个刮挤件能够协同地、整体地承托住拖把头,从而减小拖把头的震颤、颠簸,进而缓解了拖把刮洗过程不顺畅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或者,由于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之间的空隙中设有支撑件,支撑件靠近拖把的擦拭面的一端为支撑端,支撑端用于支撑拖把的擦拭面,以阻挡擦拭面的边沿进入空隙,因此拖把移动过程中,在拖把的擦拭面移动离开一个刮挤件时,拖把的擦拭面由支撑件进行辅助支撑,拖把的擦拭面继续贴着支撑件移动,也就是,支撑件与刮挤件协同地、整体地承托住拖把头让拖把移动,从而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减小拖把头的震颤、颠簸,进而缓解了拖把刮洗过程不顺畅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中承载件与刮挤件装配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中承载件与刮挤件装配的主视图,其中,图中示出了相邻两个刮挤件的刮挤部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以及图中示出了相邻两个刮洗件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间隔;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中承载件、刮挤件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中承载件、刮挤件以及限位架的装配结构的分解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中承载件、刮挤件、限位架以及顶盖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5的第一分解图;
25.图7为图5的第二分解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的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的顶盖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的顶盖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中刮洗装置中承载件、刮挤件、限位架、顶盖以及桶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图11的分解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的桶体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的桶体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3.图15为图13中a处的放大图;
34.图16为图14中b处的放大图;
35.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刮洗装置中刮洗装置中承载件、刮挤件、限位架、顶盖、桶体以及u型提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6.图18为图17的分解图;
37.图19为图18中c处的放大图。
3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9.10、承载件;11、第一边框;111、第三卡勾;121、第一卡勾;13、第二边框;131、加强柱;132、刮挤件;133、刮洗件;130、支撑件;15、挤干区;16、清洗区;20、限位架;21、第三连接部;211、第三卡口;212、固定板;213、配合口;22、第四连接部;221、第二卡口;23、导向限位结构;231、支撑柱;232、导向轮;233、限位凸块;30、顶盖;31、第一装配结构;311、第一卡口;32、第二装配结构;321、第二卡勾;322、肋板;33、入口;34、外周缘;35、连接耳;36、第二安装孔;37、第二缺口;40、桶体;41、止口结构;411、竖板;412、桶口内周壁;42、连接口;43、第一安装孔;431、第一缺口;44、限位槽;45、出水口;50、u型提手;51、连接凸起;511、止挡凸起;52、旋转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刮洗装置。具体地,该刮洗装置包括承载件10和多个刮挤件132。多个刮挤件132设置于承载件10上,承载件10对刮挤件132进行承载。刮挤件132作为功能部件,多个刮挤件132均用于与拖把的擦拭面抵接,在拖把相对于承载件10移动时,各个刮挤件132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挤,从而将拖把擦拭面的污物刮挤干净。在该刮洗装置中,沿拖把的移动方向上(图中示例为上下竖直方向),相邻两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相接或重叠,如图2所示,投影面平行于拖把的移动方向且垂直于多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所在的平面。这样,在拖把的擦拭面移动离开一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时或在离开一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之前,擦拭面便与下一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接触,从而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多个刮挤件132能够相互协同地、整体地承托住拖把的擦拭面。
45.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刮洗装置对拖把进行刮洗清洁,利用刮挤件132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挤压,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承载件10对刮挤件132进行承载,也就是,刮挤件132抵顶拖把的擦拭面,从而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挤。在该刮洗装置中,由于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132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相接或重叠,则拖把的擦拭面在移动离开一个刮挤件132时或在离开一个刮挤件132之前便与下一个刮挤件132进行接触,这样,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多个刮挤件132能够相互协同地、整体地承托住拖把头,从而减小拖把头产生的震颤、颠簸,使得拖把在移动而被刮挤件132刮挤的刮洗过程更加顺畅,缓解了拖把刮洗过程不顺畅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46.如图1和图2所示,刮挤件132为刮板,当然,刮挤件132还可以是非板状结构,例如块状结构、滚轮等,只要能够对拖把的擦拭面起到刮挤作用即可;刮板朝向擦拭面的部分为刮挤部,在拖把移动过程中,刮挤部抵在擦拭面上进行刮挤。并且,刮板的板面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设置,也就是,刮板的板面相对于拖把的擦拭面所在平面倾斜设置,这样,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当刮挤部对擦拭面进行刮挤而刮挤出擦拭面上的污物时,污物会顺着倾斜的板面落下,并将从拖把中刮挤出来的污物向远离擦拭面的方向引导,防止污物倒回而重新粘附于擦拭面,使得拖把在不断上下往复移动过程将擦拭面的污物不断刮挤出来,从而清洁干净擦拭面。
47.如图1所示,该刮洗装置还包括有清洗区16和挤干区15,正常地竖立放置该刮洗装置时,挤干区15位于清洗区16上方,并且多个刮挤件132设置于承载件10的对应挤干区15的位置。当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清洁时,清洗区16浸入清洗液中(清洗液可以是清水,也可以是日用清洁产品的清洁剂,还可以是配比混合了清洁剂的清水),将拖把的擦拭面放置在清洗区16中进行清洗,然后将拖把提拉到挤干区15中,多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抵顶拖把的擦拭面,将拖把上下往复移动,则多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对擦拭面进行刮挤,从而将拖把的擦拭物中的水以及擦拭面上的污渍一同刮挤出来,污渍和水的混合污物顺着刮板的倾斜板面朝远离擦拭面的方向流动并滴落到清洁液中(清洁液可以对拖把进行多次清洗,等清洁液被刮挤出的污物侵染导致清洁程度不足时,则将清洁液倒掉,然后重新更换新的清洁液即可)。
48.如图1和图2所示,承载件10上对应清洗区16的位置设有刮洗件133,刮洗件133的
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将拖把的擦拭面放置在清洗区16中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刮洗件133用于在拖把进入清洗区16并相对于承载件10移动的过程中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洗,则擦拭面上的大部分污渍被刮洗件133刮洗到清洁液中。然后,将拖把提拉到挤干区15,并操控拖把在挤干区15内上下移动,刮挤件132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挤,从而继续将擦拭面的污物刮挤干净。
49.在本实施例中,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相邻两个刮洗件133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具有间隔,也就是,相邻两个刮洗件133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不相接也不重叠,如图2所示,如此,可减少刮洗件133的设置数量,从而节省成本;另外,在将拖把的擦拭面放置在清洗区16中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刮洗件133几乎全部浸入清洁液中,当拖把的擦拭面相对于刮洗件133上下移动而被刮洗件133刮洗时,清洁液被拖把搅动后会不断地循环流动,由于相邻两个刮洗件133之间的距离较大,从而方便清洁液循环流动,保持清洁液相对平稳,防止清洁液在拖把上下搅动作用下而与刮洗件133碰撞激荡而发生清洁液激溅的情况,并且,循环流动的清洁液能够顺畅地流动起来而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冲刷,提高了清洗拖把的清洗效率。
50.如图1和图2所示,承载件10为框架结构。承载件10也可以为非框架结构,例如板状结构、块状结构等,相比非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一方面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减小对污水流动的阻挡。
51.具体地,承载件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11和连接在两个第一边框11之间的两个第二边框13,在本实施例示例的,刮挤件13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边框13上,以及刮洗件13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边框13上。承载件10还包括连接任意两个边框的加强柱131,例如,加强柱131可以连接两个第一边框11,或者连接两个第二边框13,或者连接一个第一边框11和一个第二边框13。加强柱131的设置可以使承载件10的结构更稳定。
52.在本实施例中,加强柱131沿竖直方向设置,加强柱1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边框11,加强柱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柱131沿垂直于拖把移动方向间隔且均匀地排列,多个刮挤件132与多个刮洗件133均通过与加强柱131连接而增加了承载强度。
53.在正常地竖立放置该刮洗装置时,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部分刮挤件132的刮挤部为v形,并且,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部分刮洗件133为v形(当两个第二边框13之间不设置加强柱131时,则两个第二边框13之间的每个刮挤件132和每个刮洗件133均可以整体地为v形)。或者,在正常地竖立放置该刮洗装置时,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部分刮挤件132的刮挤部还可以为倒v形、w形、m形、锯齿形、弧形、波浪形、田字形或米字形,并且,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部分刮洗件133也可以为倒v形、w形、m形、锯齿形、弧形、波浪形、田字形或米字形(当两个第二边框13之间不设置加强柱131时,则两个第二边框13之间的每个刮挤件132和每个刮洗件133均可以整体地为倒v形、w形、m形、锯齿形、弧形、波浪形、田字形或者米字形)。
54.或者,在正常地竖立放置该刮洗装置时,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各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的形状为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条状。以及,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部分刮洗件133也可以为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条状。
55.又或者,在正常地竖立放置该刮洗装置时,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
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各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的形状为v形、倒v形、w形、m形、锯齿形、弧形、波浪形、田字形、米字形和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条状中的任意组合。以及,第二边框13与相邻的加强柱131之间、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的部分刮洗件133也为v形、倒v形、w形、m形、锯齿形、弧形、波浪形、田字形、米字形和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条状中的任意组合。
56.如图4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刮洗装置还包括与承载件10相对设置的限位架20,限位架20用于对拖把的拖把板进行抵靠限位,使得拖把平稳移动。将承载件10和限位架20进行装配,则清洗区16和挤干区15位于承载件10和限位架20之间(即承载件10和限位架20装配后形成的空间中,下部空间为清洗区16,上部空间为挤干区15)。并且,刮挤件132的刮挤部到限位架20的距离小于刮洗件133朝向限位架20的端部到限位架20的距离,也就是,拖把的擦拭面被刮挤件132的刮挤部抵顶进行刮挤的力大于被刮洗件133的端部抵顶进行刮洗的力,使得拖把的擦拭物在清洗区16中进行涮洗时阻力较小,在挤干区15被刮挤件132迅速挤干。并且,由于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相接或重叠,则拖把的擦拭面在移动离开一个刮挤件时或在离开一个刮挤件之前便与下一个刮挤件进行接触,这样,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多个刮挤件能够协同地、整体地承托住拖把头,从而减小拖把头的震颤、颠簸,进而缓解了拖把刮洗过程不顺畅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57.如图6所示,限位架20包括第三连接部21、第四连接部22和导向限位结构23,第三连接部21和第四连接部22分别与两个第一边框11相连接。
58.如图5至图7所示,该刮洗装置还包括顶盖30,利用顶盖30罩住上部第一边框(以下均以正常地竖立放置该刮洗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则两个第一边框11分别为上部第一边框和下部第一边框)与第四连接部22,即,上部第一边框与顶盖30相连接以及第四连接部22与顶盖30相连接,此时,承载件10、限位架20以及顶盖30装配组成了刮洗装置,拖把在清洗区16或挤干区15中移动以对擦拭物进行刮洗、刮挤的过程中,顶盖30能够辅助固定住承载件10和限位架20的顶端,使得刮洗装置整体承载强度更高,因而刮洗装置在刮洗拖把的擦拭物的过程中变形量更小(甚至不变形)。
59.顶盖30具有供擦拭物进入刮洗件133和刮挤件132两者与限位架20之间的间隔(即清洗区16和挤干区15)的入口33。
60.如图9和图10所示,顶盖30包括第一装配结构31和第二装配结构32,上部第一边框与第一装配结构31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22与第二装配结构32固定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上部第一边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勾121,如图8所示,第四连接部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卡口221;相应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装配结构31包括多个第一卡口311,第二装配结构32包括多个第二卡勾321,并且,第一卡口311与第一卡勾121一一对应,第二卡勾321与第二卡口221一一对应。装配时,第一卡勾121卡扣在第一卡口311中,第二卡勾321卡扣在第二卡口221中,从而将顶盖30稳定地连接在上部第一边框和第四连接部22上。
61.顶盖30具有外周缘34。顶盖30罩盖在上部第一边框和第四连接部22上之后,上部第一边框和第四连接部22的顶端插嵌在入口33的围壁与顶盖30的外周缘34之间,为了提高入口33的围壁与外周缘34的强度,因而在入口33的围壁与外周缘34之间设置有肋板322。
62.如图1和图2所示,下部第一边框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三卡勾111,相应地,如图7所示,第三连接部21包括多个第三卡口211,并且第三卡口211与第三卡勾111一一对应。优
选地,相邻两个第三卡勾111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个第三卡口211之间的间距相等。装配时,将第三卡勾111卡扣在第三卡口211中,这样就将下部第一边框与第三连接部21相互装配连接固定而形成为一个整体。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第三连接部21还包括固定板212,通过固定板212过渡连接下部第一边框与第三连接部21以形成清洗区16和挤干区15。具体地,导向限位结构2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12的一端,第三卡口211设置在固定板212的与导向限位结构23相对的另一端。并且,固定板212的两侧对应两个第二边框13设有两个配合口213,两个第二边框13均突出有插接头,插接头插装在配合口213中。
63.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限位结构23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柱231,支撑柱231的第一端与第三连接部21连接,支撑柱23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卡口221(即第四连接部22),第二卡勾321卡扣在第二卡口221中,从而通过支撑柱231以及承载件10更加稳定地支撑住顶盖30。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限位结构23设置有两个支撑柱231,两个支撑柱231分别设置在固定板212的两侧(即两个支撑柱231分别对应两个第二边框13),并且两个支撑柱231之间设置有限位凸块233,拖把的拖把杆与用于安装擦拭物的安装板之间的连接头能够抵靠在限位凸块233上,从而将擦拭物限位停止在清洗区16和挤干区15的空间中。并且,为了拖把能够在清洗区16和挤干区15中顺畅地进行上下移动而使得擦拭物被刮洗件133刮洗或被刮挤件132刮挤,因此,每个支撑柱231朝向承载件10的依次设置有导向轮232,拖把插入清洗区16和挤干区15的空间之后,用于安装擦拭物的安装板的背面与导向轮232相接触,从而在拖把上下移动的过程对安装板进行导向。
64.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两个加强柱131朝向固定板212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卡勾111,并且相邻两个加强柱131远离固定板212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勾121。优选地,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设置一个第三卡勾,相应地,相邻两个加强柱131之间设置一个第一卡勾121。
65.如图11至图14所示,该刮洗装置还包括桶体40,将清洁液盛放在桶体40中,然后将承载件10和限位架20伸入桶体40内腔中。在装配过程中,顶盖30固定安装在桶体40的桶口上,这样顶盖30在对承载件10和限位架20的顶部进行强化加固连接的同时也对桶体40的桶口进行强化加固,相对地,当拖把在移动的过程中桶体40也会对承载件10和限位架20进行辅助支撑,从而使得该刮洗装置更加稳固而减少变形量。并且,刮洗件133与桶体40的桶壁间隔设置以及刮挤件132与桶体40的桶壁间隔设置,这样,当拖把在移动过程中被清洗区16中的刮洗件133进行刮洗的过程中,清洁液能够在刮洗件133之间的间隔与刮洗件133和桶体40的桶壁之间的间隔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对擦拭物进行冲洗,提高对擦拭物的清洁效率。
66.如图13至图15所示,桶体40靠近桶口的桶壁上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止口结构41,顶盖30具有外周缘34,外周缘34限位安装在止口结构41内,并且,外周缘34的外侧面与桶体40的桶口内周壁412表面贴靠,并且桶体40的桶口处设有多个竖板411,外周缘34插嵌在竖板411与桶口内周壁412之间的间隔中,使得顶盖30能够稳定地罩盖在桶体40的桶口上。为了更加稳定地将顶盖30连接在桶体40的桶口上,因此,外周缘34上沿周向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连接耳35,桶体40的桶口外周壁面上设有多个连接口42,连接口42与连接耳35一一对应,连接耳35连接在连接口42上。
67.如图11至图14所示,桶体40的底部位置开有出水口45。当桶体40中盛装清洁液时,出水口45被封堵住;当拖把在清洁液中被清洗后需要更换或排放掉清洁液时,则将出水口
45打开,使得清洁液自动地从出水口45流出,而无需倾斜桶体40来倒出清洁液。
68.如图17和图18所示,该拖把清洁装置还包括u型提手50。相应地,如图19所示,u型提手5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凸起51;并且,结合如图16所示,桶体40靠近桶口的桶壁上开有两个第一安装孔43;在顶盖30的外周缘34上,结合如图9所示,外周缘34上开有两个第二安装孔36。在装配u型提手50过程中,一个连接凸起51自桶壁向外周缘34的方向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43和第二安装孔36,从而将u型提手50装配在桶体40上。具体地,连接凸起51上设置有止挡凸起511,相应地,与第一安装孔43连通地在桶壁上设有第一缺口431,并且,在顶盖30罩盖在桶体40的桶口上后,第二安装孔36的周向边缘的壁面与第一缺口431相重叠,因此,在装配u型提手50的过程中,连接凸起51首先穿过第二安装孔36,然后将u型提手50相对于顶盖30转动角度而使得止挡凸起511正对第一缺口431,再将连接凸起51穿过第一安装孔43,即可装配完成u型提手50。
69.在本实施例中,u型提手50的两端均设有旋转限位凸起52,相应地,在桶体40的桶口外壁上设置有限位槽44,并且顶盖30的外周缘34上开有第二缺口37,第二缺口37与限位槽44重合装配起来,如此,在u型提手50转动至竖直方向以提起桶体40时旋转限位凸起52卡置在限位槽44中,防止u型提手50旋转过度的同时,旋转限位凸起52与连接凸起51能够同时承受桶体40的挂力,提高u型提手50的提强度。
7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刮洗装置,如图3所示。第二种刮洗装置与前述的第一种刮洗装置相比较而言,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71.在第二种刮洗装置中,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132之间的空隙中设有支撑件130,如图3所示,支撑件130靠近拖把的擦拭面的一端为支撑端,支撑端用于支撑拖把的擦拭面,以阻挡擦拭面的边沿进入空隙。
72.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刮洗装置对拖把进行刮洗清洁,利用刮挤件132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挤压,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承载件10对刮挤件132进行承载,刮挤件132抵顶拖把的擦拭面,从而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挤。
73.在第二种刮洗装置中,由于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邻两个刮挤件132之间的空隙中设有支撑件130,支撑件130靠近拖把的擦拭面的一端为支撑端,支撑端用于支撑拖把的擦拭面,以阻挡擦拭面的边沿进入空隙,因此拖把移动过程中,在拖把的擦拭面移动离开一个刮挤件132时,拖把的擦拭面由支撑件130进行辅助支撑,拖把的擦拭面继续贴着支撑件130移动,也就是,支撑件130与刮挤件132协同地、整体地承托住拖把头让拖把移动,从而在拖把移动的过程中减小拖把头的震颤、颠簸,使得拖把在移动而被刮挤件132刮挤的刮洗过程更加顺畅,提升了用户体验。
74.在第二种刮洗装置中,相邻两个刮洗件133之间可以不设置支撑件130,也可以设置有支撑件130。本实施例优选地在相邻两个刮洗件133之间设置有支撑件130,并且沿垂直与拖把移动方向的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支撑件130,如图3所示,这样,当拖把在清洗区16内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拖把除了受到清洁液的浮力作用外,同时,在拖把的擦拭面移动离开一个刮洗件133时,拖把的擦拭面被支撑件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拖把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而不震颤、颠簸,拖把能够更加平稳、顺畅地被刮洗件133刮洗。
75.在对拖把的擦拭面进行刮挤的过程中,由于支撑件130的支撑端与其沿拖把的移动方向两侧的刮挤件132的刮挤端(刮挤件132抵顶擦拭面的刮挤端)位于同一平面内,因此
能够更好的阻挡擦拭面的边沿进入空隙,从而进一步减小拖把头的震颤、颠簸,使得拖把能够刮洗顺畅,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7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30的支撑端与其沿拖把的移动方向两侧的刮挤件132均连接,这样,刮挤件132的刮挤部与支撑件130的支撑端没有断开(也就是直接相连),使得拖把头在离开一个刮挤件132的刮挤部时,可以连续地被支撑件130的支撑端支撑住,从而能够消减拖把头的震颤、颠簸,使得拖把能够刮洗顺畅,提升用户体验。
77.进一步地,支撑件130的延长方向可以平行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当拖把在刮洗装置中移动时,支撑件130沿着支撑件130的延伸方向移动,则支撑件130的支撑端在支撑住拖把头的同时也能够对拖把头进行移动导向,使得拖把能够更顺畅地移动。此时,沿拖把的移动方向,用于支撑刮挤件132的多个支撑件130以及用于支撑刮洗件133的多个支撑件130同轴相连形成一个加强纵梁(此时,该刮洗装置中不再设置加强柱131),并且沿垂直于拖把移动方向的方向上间隔地分布有多个加强纵梁,通过这些加强纵梁能够对刮洗装置整体实现强化,提高机械强度,因而在刮洗拖把的过程中刮洗装置不易变形。
78.或者,支撑件130的延长方向可以相对于拖把的移动方向倾斜,也就是,支撑件130的延长方向与拖把的移动方向相交,并且支撑件130的延长方向与拖把的移动方向的相交夹角小于90
°
,这样,当拖把在刮洗装置移动时,支撑件130的支撑端在支撑住拖把头的同时,支撑端也能够对拖把头的擦拭面起到刮挤的作用,从而加快了对拖把进行刮洗的工作效率。
79.第二种刮洗装置与第一种刮洗装置相比较,除了以上结构不同之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8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