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承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7  205



1.本实用新型属于易拉罐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心承印装置。


背景技术:

2.易拉罐的印刷过程为,首先将需要印刷的文字和图案制作成印版,印版安装在油墨斗的印版轴上,油墨斗将油墨均匀地涂覆至印版上有文字和图案的地方,印版上的油墨再转印到印刷胶布上,印刷布绕固在大印轮上。同时,易拉罐在进罐星轮、罐托和承印装置孔上的真空等共同作用下,易拉罐逐个套入在承印装置的芯轴上,芯轴带动易拉罐转动,在印刷位置将印刷胶布上的图案转印到易拉罐上,完成印刷。
3.为保证所有易拉罐的印刷颜色一致,要求24支/36支承印装置在印刷位置处必须处于同一水平,但由于印刷机零配件在制造、安装、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误差(精度误差、测量误差等),导致24支/36支承印装置在印刷位置处的印刷压力(即距离)不一致,易拉罐出现印刷颜色深浅不一、漏印、糊版等印刷质量缺陷。
4.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承印装置在印刷位置处的印刷压力不一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心承印装置,其设置偏心轴线,可通过偏心轴线产生的距离调整各个承印装置与印刷胶布之间的间距,使印刷位置处的印刷压力一致,印刷颜色一致。
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偏心承印装置,包括承印芯轴、承印轴套和轴向限位件;
8.所述承印芯轴包括固定轴段和芯轴段,所述固定轴段与所述芯轴段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轴段用于与印刷设备的承印装置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芯轴段远离所述承印装置安装孔;
9.所述承印轴套中空设置并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芯轴段上,所述承印轴套与所述芯轴段同轴设置,所述轴向限位件固定在所述芯轴段的末端,用于阻止所述承印轴套在所述芯轴段上轴向移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印轴套与所述芯轴段之间设有轴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设有3个并依次沿所述芯轴段的轴向排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印轴套内在远离所述轴向限位件的一端设有定位肩并在定位肩外侧形成轴承安装槽和卡簧槽;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安装槽内,一卡簧安装在所述卡簧槽内将所述轴承在所述承印轴套内轴向定位。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挡环,所述轴向限位件与所述芯
轴段螺纹连接,所述挡环夹固在所述轴向限位件与所述芯轴段之间,所述挡环抵接所述卡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轴段与所述芯轴段的轴线的间距为0.25
±
0.05m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的偏心承印装置中,将承印芯轴的固定轴段和芯轴段设置为轴线平行,则形成了一根偏心轴,承印轴套转动套装在芯轴段上,印刷时,易拉罐则套在承印轴套上。将固定轴段安装在印刷设备的承印装置安装孔后,由于实际的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存在误差,可转动承印芯轴进行调整,因承印芯轴是偏心的,承印芯轴转动可以改变补偿承印轴套与印刷胶布之间的间距,最终使得每一个偏心承印装置的承印轴套与印刷胶布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印刷位置处的印刷压力一致,印刷颜色一致。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18.图1是偏心承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偏心承印装置与印刷胶布的间距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承印芯轴;11-固定轴段;12-芯轴段;2-承印轴套;21-定位肩;22-轴承安装槽;23-卡簧槽;3-轴向限位件;4-承印装置安装孔;5-轴承;6-卡簧;7-挡环;8-易拉罐;9-印刷胶布。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23.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24.参照图1和图2,一种偏心承印装置,包括承印芯轴1、承印轴套2和轴向限位件3。
25.其中,所述承印芯轴1包括固定轴段11和芯轴段12,所述固定轴段11与所述芯轴段12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轴段11用于与印刷设备的承印装置安装孔4固定连接;所述芯轴段12远离所述承印装置安装孔4。固定轴段11安装在承印装置安装孔4上,由于固定轴段11与芯轴段12的轴线平行设置,如果固定轴段11在承印装置安装孔4上做转动调整,则芯轴段12的轴线则会绕固定轴段11的轴线进行调节,从而为承印轴套2与印刷胶布9之间的间距调节提供了基础。其中,所述固定轴段11与所述芯轴段12的轴线的间距l为0.25
±
0.05mm,加工误差通常比较小,因此偏心的距离也比较小,才能够起到作用。
26.所述承印轴套2中空设置并可转动地套装在所述芯轴段12上,所述承印轴套2与所
述芯轴段12同轴设置,所述轴向限位件3固定在所述芯轴段12的末端,用于阻止所述承印轴套2在所述芯轴段12上轴向移动。承印轴套2套装在芯轴段12上并同轴,当固定轴段11在承印装置安装孔4上做转动调整时,则承印轴套2也和芯轴段12一样轴线移动,从而可以调节承印轴套2与印刷胶布9之间的间距s。
27.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的制造、装配存在误差,如果采用非偏心的轴承5印芯轴1,则无论如何都难以将各个承印装置调整到与印刷胶布9之间的间距s相等。而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偏心承印装置后,因为承印芯轴1是偏心的,可以通过转动承印芯轴1来调节承印轴套2与印刷胶布9之间的间距s,从而使不同的承印装置与印刷胶布9之间的间距s相等,使印刷位置处的印刷压力一致,印刷颜色一致。
28.为了方便承印轴套2转动,使易拉罐8印刷过程中转动更加顺畅,所述承印轴套2与所述芯轴段12之间设有轴承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5设有3个并依次沿所述芯轴段12的轴向排列。
29.其中,所述承印轴套2内在远离所述轴向限位件3的一端设有定位肩21并在定位肩21外侧形成轴承5安装槽22和卡簧6槽23;所述轴承5安装在所述轴承5安装槽22内,一卡簧6安装在所述卡簧6槽23内将所述轴承5在所述承印轴套2内轴向定位。即通过卡簧6将轴承5安装在承印轴套2内,在安装时,芯轴段12直接插入轴承5的内圈即可。
30.此外,偏心承印装置还包括挡环7,所述轴向限位件3与所述芯轴段12螺纹连接,所述挡环7夹固在所述轴向限位件3与所述芯轴段12之间,所述挡环7抵接所述卡簧6,挡环7和轴向限位件3起到轴向限位作用,避免承印轴套2轴向偏移,改变易拉罐8的印刷位置。其中,轴向限位件3可以是螺钉。
31.以下简述本偏心承印装置的调节过程:
32.步骤1、将千分表放在一个偏心承印装置的承印轴套2上,并设定此时的表针为0;
33.步骤2、转动另一个偏心承印装置来到千分表的位置,然后调整这个偏心承印装置的承印芯轴1,直到表针在0位;
34.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全部的偏心承印装置调整完,则全部的偏心承印装置与印刷胶布9之间的距离s(印刷压力)一致。
3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偏心承印装置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