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等齿距合金铰刀。
背景技术:
2.铰刀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用以切除已加工孔表面薄层金属的旋转刀具,其铰刀具有直刃或螺旋刃的旋转精加工刀具,用于扩孔或修孔,主要是为了提高孔的加工精度,降低其表面的粗糙度,为了便于制作,铰刀刀齿沿圆周一般按等齿距分布。
3.但是在进行铰孔加工时,等分齿距铰刀的刀刃钝圆半径挤压孔壁使孔产生恢复而缩小,由于被加工材料存在硬质点或者遇到粘结在孔壁上的切屑,使切削刃加工中容易产生周期性振动,并且铰刀的切削刃根部承受载荷能力较弱,容易产生蹦刀现象,降低了铰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等齿距合金铰刀,提高切削刃承受载荷的能力,提高铰刀的使用寿命。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包括:铰刀本体,所述铰刀本体的表面设有若干切削刃,若干所述切削刃采用对顶齿间角相等的不等齿距形式分布,若干所述切削刃螺旋分布在所述铰刀本体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一级切削和二级切削,所述一级切削处的刃带宽度小于所述二级切削处的刃带宽度。
6.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切削刃之间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为斜槽结构,且所述排屑槽的截面宽度沿所述一级切削至所述二级切削延伸呈逐渐变小趋势。
7.进一步地,所述切削刃的数量为6个,所述切削刃的齿背采用直线形式。
8.进一步地,所述铰刀本体采用硬质合金制作而成,且在所述铰刀本体和所述切削刃的表面涂抹有耐磨涂层。
9.进一步地,所述切削刃呈左旋设置,其螺旋角为3
°
~5
°
。
10.进一步地,所述切削刃上还设有颈部和夹持部,所述颈部设置在所述切削部和所述夹持部中间,且所述颈部的截面直径等于所述切削部的截面直径,所述夹持部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颈部的截面直径。
11.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切削和所述二级切削之间设有过渡台阶,所述过渡台阶处采用倒角过渡。
12.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切削远离所述二级切削的一端设有引导刃,所述引导刃的倾角为30
°
。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铰刀刀齿采用不等齿距的分布形式,其刃带宽度采用变径,有效避免加工过程中因被加工材料存在硬质点或者遇到粘结在孔壁上的切屑而产生的周期性振动,从而有效避免了孔壁上振纹的出现,提高了切削刃承受载荷的能力,提高了铰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等齿距合金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径刃带宽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等齿距切削刃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切削刃;2、切削部;21、一级切削;22、二级切削;3、排屑槽;4、齿背;5、颈部;6、夹持部;7、过渡台阶;8、引导刃。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包括铰刀本体,铰刀本体的表面设有若干切削刃1,若干切削刃1采用对顶齿间角相等的不等齿距形式分布,若干切削刃1螺旋分布在铰刀本体的切削部2,切削部2包括一级切削21和二级切削22,一级切削21处的刃带宽度小于二级切削22处的刃带宽度。
24.本实用新型铰刀刀齿采用不等齿距的分布形式,其刃带宽度采用变径,有效避免加工过程中因被加工材料存在硬质点或者遇到粘结在孔壁上的切屑而产生的周期性振动,从而有效避免了孔壁上振纹的出现,提高了切削刃1承受载荷的能力,提高了铰刀的使用寿命。
25.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相邻两切削刃1之间设有排屑槽3,排屑槽3为斜槽结构,且排屑槽3的截面宽度沿一级切削21至二级切削22延伸呈逐渐变小趋势,对切屑形成挤压,从而使切屑从待加工面流出,保证了已加工面的加工精度。
26.为了便于测量铰刀直径,齿数应取偶数,优选地,切削刃1的数量为6个,切削刃1的齿背4采用直线形式。
27.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铰刀本体采用硬质合金制作而成,且在铰刀本体和切削刃1的表面涂抹有耐磨涂层。
28.为了改善排屑调节,提高铰孔质量,切削刃1呈左旋设置,其螺旋角为3
°
~5
°
。
29.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切削刃1上还设有颈部5和夹持部6,颈部5设置在切削部2和夹持部6中间,且颈部5的截面直径等于切削部2的截面直径,夹持部6的截面直径大于颈部5的截面直径。
30.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一级切削21和二级切削22之间设有过渡台阶7,过渡台阶7处采用倒角过渡。
31.为了使铰刀易于引入预制孔内,一级切削21远离二级切削22的一端设有引导刃8,引导刃8的倾角为30
°
。
32.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包括铰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本体的表面设有若干切削刃(1),若干所述切削刃(1)采用对顶齿间角相等的不等齿距形式分布,若干所述切削刃(1)螺旋分布在所述铰刀本体的切削部(2),所述切削部(2)包括一级切削(21)和二级切削(22),所述一级切削(21)处的刃带宽度小于所述二级切削(22)处的刃带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切削刃(1)之间设有排屑槽(3),所述排屑槽(3)为斜槽结构,且所述排屑槽(3)的截面宽度沿所述一级切削(21)至所述二级切削(22)延伸呈逐渐变小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1)的数量为6个,所述切削刃(1)的齿背(4)采用直线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本体采用硬质合金制作而成,且在所述铰刀本体和所述切削刃(1)的表面涂抹有耐磨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1)呈左旋设置,其螺旋角为3
°
~5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刃(1)上还设有颈部(5)和夹持部(6),所述颈部(5)设置在所述切削部(2)和所述夹持部(6)中间,且所述颈部(5)的截面直径等于所述切削部(2)的截面直径,所述夹持部(6)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颈部(5)的截面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切削(21)和所述二级切削(22)之间设有过渡台阶(7),所述过渡台阶(7)处采用倒角过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切削(21)远离所述二级切削(22)的一端设有引导刃(8),所述引导刃(8)的倾角为30
°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等齿距合金铰刀,包括:铰刀本体,所述铰刀本体的表面设有若干切削刃,若干所述切削刃采用对顶齿间角相等的不等齿距形式分布,若干所述切削刃螺旋分布在所述铰刀本体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包括一级切削和二级切削,所述一级切削处的刃带宽度小于所述二级切削处的刃带宽度。本实用新型铰刀刀齿采用不等齿距的分布形式,其刃带宽度采用变径,有效避免加工过程中因被加工材料存在硬质点或者遇到粘结在孔壁上的切屑而产生的周期性振动,从而有效避免了孔壁上振纹的出现,提高了切削刃承受载荷的能力,提高了铰刀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铰刀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铰刀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裴燕 黄贤基 宋益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精美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