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梁加固支模结构,为了节省空间,常采用免支架支模,但该方式在横梁上植入螺杆过程中,由于建筑梁内部存在较多钢筋,难以精准避开钢筋而造成植入螺杆失败,而且需要对模板开孔以贯穿螺杆,但模板精准定位难度大,导致施工进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的承托件、设置于承托件的顶部的模板、夹设于模板的外侧壁的夹持组件、固定连接于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定位件以及穿设于夹持组件的另一端的调节杆件,所述模板用于灌浆加固原建筑梁,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植设于原楼层板,所述调节杆件用于调节所述夹持组件夹设所述模板的稳固程度。
5.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夹设于所述模板与第一角钢之间的第一垫块以及夹设于所述模板与第二角钢之间的第二垫块;所述定位件包括均固定植设于原楼层板的第一圆钢和第二圆钢,所述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第一圆钢焊接,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与第二圆钢焊接,所述调节杆件贯穿所述第一角钢的另一端和第二角钢的另一端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钢管以及插设于钢管的顶端的顶托,所述承托件抵靠于所述顶托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件为螺杆。
8.优选的,所述承托件为木枋。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采用支撑架支撑承托件,承托件承托模板的底部,夹持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件,夹持组件的另一端穿设夹持组件,三者配合以稳固模板,避免模板后续灌入浆料过程中模板膨胀导致破损而漏料,避免了采用现有的方法在建筑梁中精准避开钢筋植入螺杆以及在模板上专门开设供螺杆贯穿的孔,提高了支模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附图标记为:1、承托件;2、支撑架;21、钢管;22、顶托;3、模板;4、定位件;41、第一圆钢;42、第二圆钢;5、调节杆件;6、原建筑梁;7、原楼层板;8、第一角钢;9、第二角钢;10、第一垫块;11、第二垫块;1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3.如图1所示,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包括支撑架2、设置于支撑架2的顶部的承托件1、设置于承托件1的顶部的模板3、夹设于模板3的外侧壁的夹持组件、固定连接于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定位件4以及穿设于夹持组件的另一端的调节杆件5,所述模板3用于灌浆加固原建筑梁6,所述定位件4用于固定植设于原楼层板7,所述调节杆件5用于调节所述夹持组件夹设所述模板3的稳固程度。
14.该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采用支撑架2支撑承托件1,承托件1承托模板3的底部,夹持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件4,夹持组件的另一端穿设夹持组件,三者配合以稳固模板3,避免模板3后续灌入浆料过程中模板3膨胀导致破损而漏料,避免了采用现有的方法在建筑梁中精准避开钢筋植入螺杆以及在模板3上专门开设供螺杆贯穿的孔,提高了支模效率。
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角钢8、第二角钢9、夹设于所述模板3与第一角钢8之间的第一垫块10以及夹设于所述模板3与第二角钢9之间的第二垫块11;所述定位件4包括均固定植设于原楼层板7的第一圆钢41和第二圆钢42,所述第一角钢8的一端与第一圆钢41焊接,所述第二角钢9的一端与第二圆钢42焊接,所述调节杆件5贯穿所述第一角钢8的另一端和第二角钢9的另一端并通过螺母12固定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稳固模板3,避免模板3后续灌入浆料过程中模板3膨胀导致破损而漏料,避免了采用现有的方法在建筑梁中精准避开钢筋植入螺杆以及在模板3上专门开设供螺杆贯穿的孔,提高了支模效率。
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包括钢管21以及插设于钢管21的顶端的顶托22,所述承托件1抵靠于所述顶托22的顶部。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地面参差度、钢管21的参差度不同,通过调节顶托22使承托件1保持水平便于支模灌浆后的加固梁底部保持水平,以便加固梁均匀受力。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件5为螺杆。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调节所述夹持组件夹设所述模板3的稳固程度。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件1为木枋。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铁板,木枋更便于周转使用,节省成本。
2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的承托件、设置于承托件的顶部的模板、夹设于模板的外侧壁的夹持组件、固定连接于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定位件以及穿设于夹持组件的另一端的调节杆件,所述模板用于灌浆加固原建筑梁,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植设于原楼层板,所述调节杆件用于调节所述夹持组件夹设所述模板的稳固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夹设于所述模板与第一角钢之间的第一垫块以及夹设于所述模板与第二角钢之间的第二垫块;所述定位件包括均固定植设于原楼层板的第一圆钢和第二圆钢,所述第一角钢的一端与第一圆钢焊接,所述第二角钢的一端与第二圆钢焊接,所述调节杆件贯穿所述第一角钢的另一端和第二角钢的另一端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钢管以及插设于钢管的顶端的顶托,所述承托件抵靠于所述顶托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件为螺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为木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固梁的支架支模结构,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的承托件、设置于承托件的顶部的模板、夹设于模板的外侧壁的夹持组件、固定连接于夹持组件的一端的定位件以及穿设于夹持组件的另一端的调节杆件,所述模板用于灌浆加固原建筑梁,所述定位件用于固定植设于原楼层板,所述调节杆件用于调节所述夹持组件夹设所述模板的稳固程度;三者配合以稳固模板,避免模板后续灌入浆料过程中模板膨胀导致破损而漏料,避免了采用现有的方法在建筑梁中精准避开钢筋植入螺杆以及在模板上专门开设供螺杆贯穿的孔,提高了支模效率。提高了支模效率。提高了支模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邓玉娇 周建明 谢飞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中青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0
技术公布日:2022/3/8